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中张村以其独特的畲族文化为内核,走出了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特色发展道路。作为湖州市仅有的两个少数民族村之一,中张村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更在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本文将深入剖析中张村的成功实践,为其他乡村提供可借鉴的模式。
一、案例综述及实践剖析
(一)基础概况与发展背景
中张村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报福镇,地处安吉县西南部山区,距离安吉县城约25公里。全村下辖20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575户,总人口2048人,其中畲族人口620人,占总人口的30%。村域面积广阔,达28.84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山林面积12799亩,竹林7738亩,国家级生态公益林4646亩。
中张村的自然环境优美,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高达80%以上,是一个天然的生态氧吧。然而,曾经的中张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薄弱,村民收入主要依赖传统农业和外出务工。2016年,中张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仅为2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2万元。尽管拥有独特的畲族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这些优势并未得到有效利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张村开始探索一条以“文化+”为核心的乡村振兴之路。村两委认识到,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畲族文化这一独特资源,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乡村的全面发展。为此,村两委多次组织村民召开会议,讨论村庄的发展方向,最终确定了以“畲族文化传承特色村”为目标的发展路径。
(二)定位规划与运营思路
中张村的成功离不开科学的定位规划与清晰的运营思路。村两委紧扣建设“畲族文化传承特色村”的目标,以“文化+”为核心,将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具体思路如下:
1. 文化+规划:中张村坚持村域大景区理念,高标准制定《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详规》《中张村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融入畲族文化元素,从村口的畲族文化广场到村内的畲族文化礼堂,从道路两旁的畲族风情雕塑到民居建筑的畲族装饰,全方位彰显畲族风情。通过规划引领,中张村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
基础设施建设:村内道路进行了硬化和美化,安装了具有畲族特色的路灯和标识牌。村口的畲族文化广场成为村民休闲娱乐和举办活动的重要场所,文化礼堂内陈列着畲族的历史文物、传统服饰、生活用品等,成为畲族文化的展示窗口。
生态环境保护:中张村在规划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限制工业开发,保护森林资源和水资源。通过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村庄的自然环境得到了显著提升。
2. 文化+活动:中张村深入挖掘和传承畲族传统文化,以活动为载体,增强文化吸引力。每年农历“三月三”,中张村都会举办盛大的“三月三”畲乡风情旅游文化节。活动期间,畲族同胞们身着传统服饰,载歌载舞,展示畲族的歌舞、竞技、婚俗等传统文化。此外,中张村还定期举办畲族传统技艺培训班,邀请老艺人传授彩带编织、香包制作等传统手工艺。
“三月三”畲乡风情旅游文化节:这是中张村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活动之一。活动期间,不仅有传统的畲族歌舞表演、畲族婚俗展示,还有畲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如蹴鞠、秋千等。游客可以亲身参与其中,体验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传统技艺培训班:村内定期举办传统技艺培训班,邀请老艺人传授彩带编织、香包制作等传统手工艺。这些培训班不仅吸引了本村的畲族同胞,还吸引了周边地区的游客和爱好者,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了畲族文化。
3. 文化+产业:中张村以文化赋能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农业方面,中张村种植高端黄茶200余亩,流转竹林2000余亩,探索林下经济作物种植。同时,注册“初山”品牌,推出畲族传统饮食“中张八大碗”,将文化元素融入农产品和美食中,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在旅游方面,中张村成功引进青山廊国际石头艺术村、花舞江南景区等旅游休闲项目,带动发展民宿、畲家乐30家,带动村民就业200余人。
农业与林下经济:中张村的农业发展注重品牌化和特色化。通过种植高端黄茶和探索林下经济作物种植,中张村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体验项目。例如,游客可以在茶园中亲自采摘茶叶,体验制茶过程。
旅游产业:中张村的旅游产业以“文化+旅游”为核心,打造了“畲乡花园”品牌。村内成功引进青山廊国际石头艺术村、花舞江南景区等旅游休闲项目,带动发展民宿、畲家乐30家。这些项目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还带动了村民的就业和增收。
(三)取得成绩及获得荣誉
中张村的“文化+”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32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5万元,两项指标均超全市平均水平。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村庄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村内道路硬化率达到100%,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电力、通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中张村的特色发展也获得了诸多荣誉。2019年,中张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20年,中张村被评为首批“浙江省十佳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21年,中张村荣获“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小康村”称号。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中张村发展成果的认可,更是对其发展模式的肯定。
(四)规划板块及特色运营
中张村的成功离不开各个规划板块的协同发展和特色运营。以下是中张村的主要规划板块及其特色运营模式:
1. 文化传承板块:中张村高度重视畲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村内建设了畲族文化礼堂、文化广场、戏台等基础设施。在文化礼堂内,陈列着畲族的历史文物、传统服饰、生活用品等,成为畲族文化的展示窗口。此外,中张村还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畲族歌舞表演、传统技艺培训班等,传承畲族传统技艺。
文化礼堂:文化礼堂是中张村文化传承的核心场所。礼堂内不仅陈列着畲族的历史文物和传统服饰,还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例如,每年的“三月三”畲乡风情旅游文化节期间,文化礼堂会成为畲族歌舞表演的主场地。
传统技艺培训班:村内定期举办传统技艺培训班,邀请老艺人传授彩带编织、香包制作等传统手工艺。这些培训班不仅吸引了本村的畲族同胞,还吸引了周边地区的游客和爱好者,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了畲族文化。
2. 农业与林下经济板块:中张村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与林下经济。村内种植高端黄茶200余亩,流转竹林2000余亩,探索林下经济作物种植。同时,中张村注册“初山”品牌,推出畲族传统饮食“中张八大碗”,将文化元素融入农产品和美食中。
高端黄茶种植:中张村的黄茶种植项目是其农业发展的亮点之一。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张村的黄茶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中张村还推出了黄茶采摘体验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与。
林下经济作物种植:中张村在竹林中探索林下经济作物种植,如竹荪、黄精等。这些作物不仅提升了土地利用率,还为村民带来了额外的收入。
3. 旅游休闲板块:中张村以“文化+旅游”为核心,打造“畲乡花园”,发展民宿、畲家乐,推出特色旅游项目。村内成功引进青山廊国际石头艺术村、花舞江南景区等旅游休闲项目,带动发展民宿、畲家乐30家,带动村民就业200余人。
青山廊国际石头艺术村:这是一个以石头艺术为主题的文化旅游项目。村内展示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石头艺术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同时,项目还设有石头艺术创作工坊,游客可以亲自参与石头艺术品的创作。
花舞江南景区:这是一个以花卉为主题的休闲旅游项目。景区内种植了各种花卉,四季花开不断。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美丽的花海,还可以参与花卉种植和采摘活动。
4. 特色手工业板块:中张村传承和发扬畲族传统手工艺,注册“初山”品牌,推出彩带、香包等传统手工艺品。村内定期举办传统技艺培训班,邀请老艺人传授彩带编织、香包制作等传统手工艺。通过品牌化运营和市场化推广,中张村的传统手工艺品在市场上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游客喜爱的伴手礼。
彩带编织:彩带是畲族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中张村的彩带编织项目不仅传承了这一传统技艺,还通过品牌化运营,将彩带推向了市场。游客可以在村内的手工艺品店购买到精美的彩带作品。
香包制作:香包是畲族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中张村的香包制作项目不仅传承了这一传统技艺,还通过品牌化运营,将香包推向了市场。游客可以在村内的手工艺品店购买到精美的香包作品。
二、乡创方法总论
中张村的成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其核心在于将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以“文化+”为核心,通过规划引领、活动带动、产业支撑,实现了乡村的全面振兴。以下是中张村乡创方法的总论:
1. 突出特色:中张村以畲族文化为特色,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畲族文化是中张村的独特资源,也是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中张村通过文化传承、活动举办、产业融合等方式,将畲族文化深度融入乡村发展的各个环节,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牌。
2. 精准规划:中张村以规划为统领,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村两委高标准制定专项规划,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融入畲族文化元素,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通过精准规划,中张村实现了村庄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3. 共建共享:中张村坚持畲汉群众共同参与,实现共同发展。在乡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中张村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村民参与文化传承、产业发展、旅游服务等各项工作。通过共建共享,中张村实现了村民与村庄的共同成长,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专家点评
中张村的成功为其他乡村提供了宝贵经验。其突出特点是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文化赋能,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同时,中张村注重文化传承与保护,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1. 文化赋能:中张村以“文化+”为核心,将文化资源深度融入乡村发展的各个环节。通过文化传承、活动举办、产业融合等方式,中张村将畲族文化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了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这种文化赋能的模式为其他乡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 规划引领:中张村以规划为统领,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村两委高标准制定专项规划,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融入畲族文化元素,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这种规划引领的模式为其他乡村提供了科学的发展路径。
3. 共建共享:中张村坚持畲汉群众共同参与,实现共同发展。在乡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中张村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村民参与文化传承、产业发展、旅游服务等各项工作。这种共建共享的模式为其他乡村提供了可借鉴的治理经验。
四、对学习者及乡村的建议
(一)避坑事项
1. 避免盲目跟风:中张村的成功离不开对自身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和精准定位。其他乡村在学习中张村经验时,应结合自身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避免盲目跟风。
2. 防止文化空心化:中张村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始终注重文化传承与保护。其他乡村在发展旅游产业时,应避免过度商业化导致文化内涵的丧失,防止文化空心化。
3. 避免利益分配不均:中张村通过共建共享模式,实现了村民与村庄的共同成长。其他乡村在发展过程中,应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村民和村集体都能从发展中受益,避免利益分配不均。
(二)借鉴方向
1. 文化赋能:中张村以“文化+”为核心,将文化资源深度融入乡村发展的各个环节。其他乡村应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以文化赋能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
2. 产业融合:中张村推动农业、手工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了产业多元化发展。其他乡村应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
3. 共建共享:中张村坚持畲汉群众共同参与,实现共同发展。其他乡村应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村民参与乡村建设与发展,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结语与展望
中张村的成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通过文化赋能、产业融合和共建共享,中张村实现了从传统农业村到特色文旅村的华丽转身。其他乡村应从中张村的经验中汲取智慧,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文化是根,产业是基,人民是本。只有将文化、产业与人民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Copyright © 2018 景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www.中国景观网.net 备案号:浙ICP备2021007798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 网站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