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农文旅+电商”模式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活力,成为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新引擎。这一模式深度融合了农业、文化、旅游和电商四大要素,通过创新的产业组合和运营方式,为乡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经济层面:产业融合与市场拓展
“农文旅+电商”模式打破了传统农业和旅游产业的单一发展模式,通过电商的赋能,将两者深度融合,形成了新的产业增长点。在武功县,当地政府通过“电商+文旅”深度融合,打造了集农特产品展销、乡村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电商游”新型业态。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带动了乡村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餐饮、住宿、交通等,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借助电商平台的广泛覆盖和高效传播,乡村的农产品和旅游产品得以推向更广阔的市场。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农产品能够突破地域限制,销售到全国各地,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例如,一些农村地区通过电商平台展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城市游客前来体验,不仅增加了农产品的销售额,还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电商的介入还降低了农产品的销售成本,提高了销售效率。通过电商平台,农民可以直接与消费者对接,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利润。同时,电商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功能还能帮助农民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计划,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社会层面:文化传承与城乡融合
“农文旅+电商”模式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显著成效,还在社会层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为乡村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通过旅游体验、电商平台展示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乡村文化,促进了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一些大型节庆活动中,乡村的非遗文化如羌绣技艺、羌编工艺等得到了展示,增强了乡村文化的影响力。
这一模式还推动了城乡之间的融合发展,实现了城乡之间资源、信息、人才等要素的流动和共享。城市居民可以通过电商平台购买乡村的特色产品,也可以到乡村体验旅游,带动了乡村的发展,同时也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这种城乡互动不仅缩小了城乡差距,还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农文旅+电商”模式让农民成为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提升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质量。农民可以通过参与电商运营、旅游服务等方式增加收入,同时也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乡村资源。这种模式增强了农民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乡村建设中。
三、文化层面:内涵丰富与传播创新
在文化层面,“农文旅+电商”模式将乡村的自然景观、民俗风情、农耕文化等元素与旅游、电商相结合,赋予了乡村文化新的内涵和形式,使其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电商平台,乡村文化得以更广泛地传播,提升了乡村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利用数字化技术,如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创新了乡村文化的传播方式。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乡村文化的魅力得以生动展现。例如,一些农村地区通过直播展示当地的民俗活动、农事体验等,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乡村文化。
四、发展路径:多维度的创新与实践
(一)提升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外部环境
在“农文旅+电商”模式中,提升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外部环境至关重要。一方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村村通”的基础上,拓宽改造农村道路,建立健全养护机制,提升农村道路的质量与通达性,方便游客出行。同时,加快新一代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乡村地区的快速发展,加强通信基站建设力度,创新5G网络应用示范,为电商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另一方面,要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建立适应农村电商发展的物流配送体系,解决农产品运输过程中的保鲜、包装等问题,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确保农产品能够及时、安全地送达消费者手中。例如,一些地区通过建设冷链物流中心,解决了生鲜农产品的运输难题,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升级“互联网+文旅”的配套建设
构建智慧旅游平台是升级“互联网+文旅”配套建设的重要举措。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建立完善智慧旅游平台,包括B2B模式、B2C模式的电子商务平台、大数据中心、管理监督平台等。通过平台实现旅游产品的在线预订、支付、评价等功能,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同时,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上下游产业的融通结合。发展上游的中介类服务机构和平台推广融合项目宣传,整合下游的餐饮、客房、景点、交通运输、以及文旅衍生品等相关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产业协同发展。例如,一些地区通过整合旅游资源,打造了“一站式”旅游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
此外,要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从游客需求出发,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如农事体验、民俗文化展示、乡村美食节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如通过智能导览系统为游客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旅游体验。
(三)加强农村特色旅游产业融合开发
加强农村特色旅游产业融合开发是“农文旅+电商”模式的关键环节。首先,要深入挖掘农村的生态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农耕文化资源等,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和品牌。例如,后洪村结合产业发展需求,选择引种“水八仙”,并将其与观光农业、文化创意等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旅游景观。
其次,要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电商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新型业态,如乡村旅游、农耕体验、文化创意、农产品加工等,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例如,一些地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将当地的农产品加工成特色旅游商品,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
最后,要加强品牌建设,通过电商平台对农村特色旅游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品牌化营销,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加强品牌保护和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例如,一些地区通过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四)强化人才支撑
人才是“农文旅+电商”模式发展的关键。一方面,要依托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等,常态化开展电商沙龙、技能培训,培养一批既懂农业又懂电商的复合型人才,为产业发展输送“新农人”。例如,武功县通过开展电商培训,累计培养专业人才2000余人,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另一方面,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电商、旅游、文化等领域的高端人才到农村创业和就业,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例如,一些地区通过提供创业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了大量高端人才到农村创业,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案例:武功县的实践与探索
武功县是“农文旅+电商”模式的成功实践者。通过常态化开展电商沙龙、技能培训,武功县累计培养专业人才2000余人,为产业发展输送了“新农人”。西部农副产品电商直播基地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武功县通过“电商+文旅”深度融合,打造了集农特产品展销、乡村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电商游”新型业态。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带动了乡村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餐饮、住宿、交通等,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六、结语与展望
“农文旅+电商”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产业融合、市场拓展、文化传承、城乡融合等多维度的创新与实践,这一模式不仅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还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文化的繁荣。在未来的乡村振兴道路上,“农文旅+电商”模式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乡村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活力。
Copyright © 2018 景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www.中国景观网.net 备案号:浙ICP备2021007798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 网站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