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加入
免费发布
景观档案,记录中国景观历史。
  • 暂无相关记录!
新闻news
以“千万工程”为牵引,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先行示范
来源: | 作者:编辑部 | 发布时间: 2025-04-15 | 279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而“千万工程”作为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举措,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重要的牵引力。通过深入实施“千万工程”,我们可以在多个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推动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发展。

 一、城乡融合: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坚实步伐

城乡融合的核心在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城乡之间的差距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然而,随着“千万工程”的推进,这一局面正在逐步改变。

(一)基础设施一体化:从“有”到“优”的转变

一方面,城镇的供水、燃气管网开始向农村延伸,农村居民也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质量的供水和燃气服务。在浙江的许多农村地区,通过铺设新的供水管道,农村居民不仅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还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供水。这种基础设施的改善,不仅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还为农村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例如,一些农村地区通过改善供水条件,吸引了更多的农业加工企业和乡村旅游项目落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高质量的“四好农村路”2.0版正在加快建设。这些道路不仅连接了城乡,还促进了农村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在一些山区农村,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农产品运不出去,游客进不来。如今,随着“四好农村路”的建设,这些地区的交通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新建的道路不仅宽敞平坦,还配备了完善的交通标识和安全设施。这不仅方便了农村居民的出行,还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一些农村地区通过改善交通条件,发展起了乡村旅游,吸引了大量城市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二)公共服务均等化:从“不平衡”到“全覆盖”的跨越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城乡融合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教育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教育差距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流动更加顺畅。在一些地区,通过建立城乡教育联盟,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结成对子,共享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和教学经验。例如,杭州市的一些城区学校与周边农村学校开展合作,通过定期互派教师、共享在线课程等方式,提升了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深化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使得教师资源能够更加合理地分配,农村学校也能拥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不仅提升了农村教育质量,还为农村孩子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在医疗卫生领域,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通过提升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例如,宁波市的一些乡镇卫生院通过与县级医院建立医共体,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县级医院的专家定期到乡镇卫生院坐诊,开展远程会诊和培训指导,提升了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这不仅减少了农村居民的就医成本,还提高了他们的健康水平。此外,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也为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在一些农村地区,通过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等设施,为老年人提供了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等服务,提升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二、产业协同:城乡经济共同发展的强大动力

城乡融合的实现离不开产业的协同发展。只有通过产业的融合与升级,才能为城乡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在产业协同方面,“千万工程”强调因地制宜,发展劳动密集型富民产业。

(一)壮大特色产业:从“小而散”到“大而强”的升级以绍兴为例,当地构建了“3+7+X”的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体系,通过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绍兴的诸暨市,通过发展珍珠养殖、茶叶种植等特色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当地不仅有珍珠养殖场和茶叶种植基地,还发展了珍珠加工、茶叶加工、珍珠饰品销售、茶叶贸易等相关产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这种产业模式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推动产业融合:从“单一产业”到“多元业态”的转型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产业协同的另一个重要方向。支持县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设,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能够有效提升农村产业的竞争力。以宁波为例,当地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乡村产业“新六产”培育行动,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实现了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在宁波的余姚市,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了“四明山旅游”品牌。当地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开发了农家乐、民宿、采摘园等多种旅游项目。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产业协同还体现在城乡之间的产业对接上。通过加强城乡产业的互动与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促进城乡经济的共同发展。例如,一些城市企业通过与农村合作社合作,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入农村,提升了农村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同时,农村的特色农产品也通过城市市场走向更广阔的消费群体,实现了城乡产业的互利共赢。在一些地区,通过建立城乡产业对接平台,促进了城乡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例如,杭州市的一些农业企业与城市超市、电商平台合作,将农村的特色农产品直接销售到城市市场,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专访记录
最新加入
景观文化
  • 浙景杭协

    浙景杭协

    协会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