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还要注重生态保护,推动乡村绿色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等工作,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绿色种植、养殖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开展生态旅游,利用乡村的自然生态资源,开发生态旅游项目,促进农民增收。
三、融合: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三大差距”
(一)推进城乡规划和基础设施一体化
城乡规划和基础设施一体化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保障。首先,要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制度,持续优化城镇和乡村空间规模、布局和结构。具体措施包括:编制科学合理的城乡发展规划,明确城乡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加强城乡规划的衔接和协调,确保城乡规划的统一性和连贯性;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合理配置城乡资源,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其次,要加快建设“四好农村路”2.0版,完善和优化路网结构,提高城乡公交一体化率。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拓宽和硬化农村公路,提升农村公路通行能力;优化城乡公交线路,增加公交班次,提高城乡公交覆盖率;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营,统一城乡公交票价、运营标准和服务质量。
此外,还要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深化单村水站改造提升,完善农村供水县级统管机制。加快燃气管网向农村延伸,建设一批“微管网”供气项目,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对农村供水设施的投入,建设城镇供水管网延伸工程,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对单村水站进行改造升级,提高供水质量和安全性;完善农村供水县级统管机制,加强供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加快燃气管网向农村延伸,建设一批“微管网”供气项目,提高农村燃气普及率。
(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
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要深化人力资源大市场建设,探索打造技能型小镇、技能型社区、技能型乡村,加快布局建设覆盖城乡的“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具体措施包括:建设一批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提供多样化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进乡村、进社区活动,方便农民和居民参加培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创业的衔接,为培训人员提供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
推进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深化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推广“培训+产业+品牌”发展模式,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具体措施包括:实施农民素质提升计划,开展农业技术、经营管理、电子商务等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培育一批乡村产业带头人和新型职业农民;推广“培训+产业+品牌”发展模式,通过培训提升农民技能,推动产业发展,打造特色品牌。
同时,要针对老人“吃饭难”问题,建好家门口的共享食堂,新增老年助餐点1000个,让老人就近吃上“暖心饭”。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的投入,建设一批共享食堂和老年助餐点;完善老年助餐服务机制,提供多样化的助餐服务;加强对老年助餐点的管理和监督,确保食品安全和服务质量。
在浙江省一号文件的指引下,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创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通过提升县城和中心镇的承载能力,优化乡村规划体系,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共同富裕先行示范,为全国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浙江经验、浙江模式。
Copyright © 2018 景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www.中国景观网.net 备案号:浙ICP备2021007798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 网站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