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广东迈向共同富裕的实践与探索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近年来,广东坚持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为牵引,积极探索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的有效路径,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缩小区域差距:优化布局,协同共进
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而粤东西北地区相对滞后。近年来,广东通过实施“一核一带一区”战略,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努力缩小区域差距。
(一)“一核一带一区”战略的实施
“一核一带一区”是广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珠三角核心区作为广东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产业、科技和人才优势,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科技创新产业。例如,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广州的汽车产业,通过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力。深圳的南山区,作为全国知名的科技创新高地,聚集了华为、腾讯等众多高科技企业,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0%。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南山区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经济实力,还通过技术溢出和产业辐射,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沿海经济带包括粤东、粤西沿海地区,重点发展海洋经济、临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以湛江为例,依托深水良港,大力发展钢铁、石化等临港产业,同时推动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湛江的宝钢湛江钢铁基地是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布局的钢铁项目,其建成投产不仅提升了湛江的工业实力,还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此外,湛江的滨海旅游资源丰富,通过打造“硇洲岛”“金沙湾”等旅游品牌,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北部生态发展区则以生态保护为主,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韶关市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打造“丹霞山”等旅游品牌,同时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丹霞山作为世界地质公园,以其独特的地貌和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韶关市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不仅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还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同时,韶关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广有机蔬菜、特色水果等绿色农产品种植,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产业转移与承接
产业转移是优化区域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广东积极推动珠三角地区产业向粤东西北地区有序转移,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例如,佛山与云浮共建产业转移园,将佛山的部分制造业转移到云浮,不仅为云浮带来了产业项目,还引入了珠三角地区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了云浮的产业水平。佛山的陶瓷产业是全国知名的产业集群,通过在云浮建设陶瓷产业园区,将部分产能向云浮转移,不仅缓解了佛山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还帮助云浮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云浮通过承接佛山的陶瓷产业转移,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提升了当地的陶瓷制造水平,同时吸引了大量劳动力就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通过产业转移,粤东西北地区不仅获得了产业项目,还引入了珠三角地区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例如,惠州的仲恺高新区通过承接深圳的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引进了一批深圳的高科技企业,如TCL、德赛等,形成了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这些企业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带动了当地上下游产业的发展,提升了仲恺高新区的产业竞争力。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缩小区域差距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广东大力加强交通、能源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广东实现了“市市通高铁”,大大缩短了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例如,梅汕高铁的开通,使梅州等粤东地区融入了珠三角2小时经济圈,促进了区域间的人员流动和经济合作。梅汕高铁的建成不仅改善了梅州的交通条件,还带动了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梅州的丰顺县通过高铁的便利,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广东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形成了密集的高速公路网络,特别是加强了粤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连接。例如,汕昆高速的建成,改善了粤北地区的交通条件,促进了区域间的经济交流。汕昆高速贯穿粤北山区,连接了韶关、清远等多个地市,其建成通车后,大大缩短了粤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时空距离,促进了区域间的人员和物资流动。
在能源与通信基础设施方面,广东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粤东西北地区的能源供应,同时加快5G网络建设,实现全省5G网络全覆盖,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例如,粤北地区的韶关市通过建设大型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提高了能源自给率,同时通过5G网络的覆盖,推动了当地数字经济的发展。韶关市的“东数西算”项目,利用当地丰富的能源资源和良好的网络条件,吸引了大量数据中心项目落地,成为全国重要的数字经济产业基地之一。
(四)财政支持与政策倾斜
财政支持和政策倾斜是缩小区域差距的重要保障。广东省财政加大对粤东西北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例如,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以粤西地区的阳江市为例,省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支持阳江发展特色农业,推广阳江荔枝、阳江刀具等特色产品,提升了当地的产业竞争力。
Copyright © 2018 景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www.中国景观网.net 备案号:浙ICP备2021007798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 网站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