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加入
免费发布
景观档案,记录中国景观历史。
  • 暂无相关记录!
新闻news
以“千万工程”为牵引,海南如何缩小三大差距,迈向共同富裕
来源: | 作者:编辑部 | 发布时间: 2025-04-22 | 154 次浏览 | 分享到:

“千万工程”作为浙江省在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借鉴。海南省在迈向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可以充分汲取“千万工程”的智慧,结合自身独特的优势与实际情况,从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收入差距三个方面入手,探索出一条具有海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之路。

图片

一、缩小城乡差距:夯实共同富裕基础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生活品质

1. 交通网络升级:畅通城乡“血脉”

交通是连接城乡、促进要素流动的关键纽带。海南省应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交通体系,确保农村地区与城市的高效连接。具体而言,要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确保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条硬化道路与外界相连,同时提升农村公路的养护水平,保障道路的畅通与安全。以海口市为例,可以率先在周边农村地区试点城乡公交一体化项目,增加农村公交线路和班次,降低农村居民出行成本,让农村居民也能享受到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

此外,农村物流配送网络的建设同样重要。目前,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突出,制约了农村电商和农产品销售的发展。海南可以利用邮政、供销社等现有资源,整合快递物流服务,建设农村物流配送中心,解决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的难题,让农村居民能够更方便地购买到生活用品,也让农产品能够更顺畅地走出农村,进入城市市场。

2. 水利设施建设:保障农村用水安全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农村生活的重要保障。海南应加大对农村水利设施的投入,修复和改造老化、损坏的灌溉设施,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在海南的东部农业产区,可以重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完善的灌溉设施,确保农作物能够得到充足的水源供应,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同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农村居民饮用水达到城市标准。让农村居民也能像城市居民一样,喝上安全、卫生、稳定的自来水,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3. 能源与通信保障:点亮农村数字化未来

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和高速便捷的通信网络是现代农村发展的必要条件。海南要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提高农村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满足农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农村地区,要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同时,加快5G网络在农村地区的覆盖,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文昌市可以利用航天科技优势,探索5G技术在农业物联网中的应用,通过智能监测设备实时掌握农田的土壤湿度、温度等信息,实现精准农业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此外,5G网络的普及还将为农村电商、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新兴业态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让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更多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和机遇。

图片

(二)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共享发展成果

1. 教育均衡发展:点亮乡村未来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领域。海南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建设标准化农村学校,为农村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为农村学校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让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先进的教育资源。

同时,推动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制度,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通过定期轮岗、支教等方式,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提升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此外,实施教育扶贫计划,为农村贫困学生提供助学金和生活补贴,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农村孩子也能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拥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

2. 医疗资源下沉:守护农村健康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石。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医疗差距,是海南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点任务之一。海南要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建设一批标准化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配备基本的医疗设备和药品,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

同时,推动城市医院与农村医疗机构对口帮扶,开展远程医疗、专家坐诊、巡回医疗等活动。例如,三亚市人民医院可以与周边农村卫生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定期派遣专家到农村开展义诊活动,让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城市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此外,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也至关重要。通过定向培养、继续教育等方式,提高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的专业水平,稳定农村医疗卫生队伍,为农村居民提供持续稳定的健康保障。

3. 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农村精神生活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丰富的文化生活能够提升农村居民的精神风貌和生活质量。海南要建设乡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文化设施,为农村居民提供文化活动场所。例如,在农村文化广场定期举办文艺演出、民俗活动等,丰富农村居民的业余生活。

同时,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组织文艺演出、电影放映、文化讲座等活动,将优秀的文化作品送到农村,让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文化资源。此外,保护和传承农村传统文化也尤为重要。海南拥有丰富的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如黎族织锦、苗族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文化旅游、文化展览等方式进行推广,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带动农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实现互利共赢

1. 发展特色农业:打造海南农业“金名片”

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热带农业资源优势,这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海南应依托这一优势,发展热带水果、花卉、南药等特色产业,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农业品牌,提升农业附加值。例如,保亭县可以重点发展槟榔、菠萝蜜等特色水果种植,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种植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打造“一县一品”。

同时,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将水果加工成果汁、果脯等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此外,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将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琼海市可以结合博鳌亚洲论坛的旅游资源,开发乡村民宿、农家乐等项目,吸引游客体验乡村生活,让农业产业不仅有经济效益,还能带动农村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2.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农业现代化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海南要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通过土地流转、托管等方式,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提供政策支持和金融扶持,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资金、技术、市场等问题。设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低息贷款,支持其购置先进农机设备、建设农产品仓储设施等。

同时,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让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3. 推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打破城乡壁垒

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海南要打破城乡产业壁垒,实现城乡产业互补。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促进城乡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例如,海口市可以设立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园区,吸引城市企业与农村合作社合作,共同开发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项目。

推动城市产业向农村延伸,鼓励城市企业到农村投资兴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例如,引导城市电商企业在农村设立物流配送中心和农产品收购点,促进农村电商发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此外,加强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需求,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图片

二、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全省协调发展

(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

1. 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因地制宜谋发展

海南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各不相同,应根据这些特点,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北部地区以海口、澄迈等市县为核心,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临空经济。海口江东新区可以打造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总部经济区和金融创新高地,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入驻,推动金融、科技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南部地区以三亚、陵水等市县为核心,重点发展旅游、会展、海洋经济等产业。三亚可以进一步提升旅游国际化水平,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通过举办国际会展、赛事等活动,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东部地区以琼海、万宁等市县为核心,重点发展热带农业、休闲旅游和康养产业。琼海可以利用博鳌亚洲论坛的品牌优势,发展高端康养旅游项目,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康养胜地。

西部地区以儋州、洋浦等市县为核心,重点发展临港工业、物流贸易和海洋渔业。洋浦经济开发区可以利用港口优势,打造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西部工业重镇,发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临港工业,建设现代化物流园区。中部地区以五指山、保亭等市县为核心,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特色农业和民族文化。五指山可以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黎族文化,发展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体验项目,打造海南生态旅游的名片。

2. 加强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一体化网络

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海南要加快建设环岛高铁、环岛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提升区域交通便利性。进一步优化环岛高铁站点布局,增加停靠站点,方便居民出行。同时,推动区域电网、通信网络、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区域基础设施共享水平。

例如,在电网建设方面,加强城乡电网的连接,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在通信网络方面,加快5G网络在全省的覆盖,特别是在偏远地区的基站建设,确保城乡通信网络的无缝对接。此外,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共同治理跨区域的环境污染问题。海南可以与周边省份合作,共同保护南海海洋生态环境,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区域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3. 推动区域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缩小区域差距

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是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保障。海南要建立区域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机制,通过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文化巡演等方式,促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偏远地区流动。

例如,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远程教育,让偏远地区的学校能够共享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让农村患者能够远程接受城市专家的诊断和治疗。推动区域社会保障一体化,实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无缝对接,让居民在省内流动时能够享受到连续的社会保障服务。此外,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共同打造旅游品牌和旅游线路。海南可以与广西、广东等省份合作,推出环北部湾旅游线路,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吸引国内外游客,促进区域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

(二)加强区域合作,拓展发展空间

1. 深化省内外合作:携手共进促发展

海南要通过与周边地区和国内其他省份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加强与广东、广西等周边省份的合作,共同推进琼州海峡一体化发展。推动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加强两岸港口合作,促进人员和物资的便捷流动。

例如,建立琼州海峡两岸港口联盟,优化港口资源配置,提高港口运营效率。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与大湾区城市在产业、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合作。海南可以与深圳、广州等城市合作,共同开展科技创新项目,推动科技成果在海南转化,为海南的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加强与国内其他省份的对口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例如,与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建立对口合作关系,开展干部交流、产业合作等活动,学习先进地区的管理经验和发展模式,提升海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2. 拓展国际合作:提升海南国际影响力

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为海南拓展国际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海南要充分利用这一政策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南亚国家在贸易、投资、旅游等领域的合作。

例如,与越南、泰国等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协定,扩大农产品、旅游等领域的贸易往来,加强在海洋经济、渔业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合作,共同开展海洋科技、热带农业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例如,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合作,开展海洋生态保护和渔业资源开发项目,分享海南在海洋科技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此外,推动海南与国际友城之间的合作,开展文化交流、教育合作等活动。例如,与日本冲绳、韩国济州等友好城市合作,举办文化节、学生交流等活动,提升海南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源参与海南的建设和发展。

图片

三、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一)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1. 提升农业生产效益:让农业更有“钱景”

农业生产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海南要通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例如,推广种植高产优质的热带水果品种,如榴莲蜜、燕窝果等,提高市场竞争力。

发展订单农业,加强农民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确保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企业与农民签订收购合同,按照市场需求指导农民种植,保障农民收益。同时,推动农产品品牌化建设,打造一批具有海南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例如,推广“海南芒果”“海南文昌鸡”等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价值,让农民能够通过品牌溢价获得更高的收入。

2.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多元发展促增收

除了农业生产,海南还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例如,开展电工、焊工、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帮助农民在城市或农村企业就业。

发展农村电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培训农民开展网络销售,将农产品直接销售到全国各地。此外,鼓励农民参与农村土地流转、房屋租赁等经营活动,增加财产性收入。例如,农民可以将闲置土地流转给企业用于发展休闲农业,收取租金;也可以将闲置房屋改造成民宿,增加收入来源。

3.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兜牢民生底线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缩小收入差距、保障农民基本生活的重要手段。海南要提高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待遇水平,确保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困难家庭提供生活救助,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推动农村互助合作保险发展,鼓励农民参加农业保险,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减少因灾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发生,让农民能够安心从事农业生产,稳定增收。

(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发展后劲

1. 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唤醒沉睡资源

农村集体资产是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基础。海南要通过改革和创新,激活农村集体资产,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明确集体资产所有权,将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户,让农民成为集体经济的股东。

例如,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通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村集体的土地、房屋等资产折股量化,农民按股分红,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盘活农村闲置土地、房屋等资产,通过出租、入股等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例如,将闲置的村集体房屋改造成农家乐或民宿,对外出租或与企业合作经营,让闲置资产产生经济效益。

2. 发展集体经济项目:产业带动促增收

发展集体经济项目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关键。海南要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集体经济项目。例如,三亚市吉阳区中廖村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村集体经济收入显著增加。

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项目。例如,村集体可以与旅游企业合作,开发乡村民宿、民俗文化体验等项目,村集体按比例分红,实现互利共赢。此外,政府要加强对集体经济项目的扶持,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降低集体经济项目的发展成本,提高项目收益。

3. 加强集体经济管理:规范运作保长效

规范的管理是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海南要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审计和监督,确保集体资产安全。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水平。

例如,通过招聘或选派大学生村官等方式,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化运作,提高经济效益。例如,成立农村集体经济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让农村集体经济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福利保障。

图片

四、实施保障措施:确保目标顺利实现

(一)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发展合力

1. 建立统筹协调机制

海南要成立省级推进“千万工程”和缩小三大差距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书记或省长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重点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通过建立高效的统筹协调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能够有效落实,各部门之间能够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海南缩小三大差距的工作顺利开展。

2. 明确责任分工

各市县、各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责任主体和时间节点,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将缩小三大差距的任务分解到具体部门和市县,建立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政策支持,提供坚实保障

1. 财政支持

省级财政要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产业发展等领域的投入。例如,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农村教育医疗设施改善等项目,为缩小城乡差距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建立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加大对经济薄弱地区和农村的财政支持力度,缩小区域和城乡财政差距,让财政资金更多地向农村和经济薄弱地区倾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 金融支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推动缩小三大差距的重要力量。海南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领域的信贷投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满足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创业的资金需求。例如,推出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产品订单质押贷款等金融产品,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同时,设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产业发展,为农村集体经济项目和农民创业提供资金支持,缓解农村产业发展资金瓶颈问题。

(三)强化人才保障,注入发展活力

1. 引进人才

人才是推动发展的重要支撑。海南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专业技术人才到农村创业就业。例如,提供住房补贴、创业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办农业企业、开展乡村旅游项目,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农业专家、科技人才到农村开展技术服务和项目合作,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2. 培养人才

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素质是解决农村人才短缺问题的长远之计。海南要建设农村职业学校和技能培训中心,开设农业技术、电商运营、乡村旅游等专业课程,为农村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培训选择。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创业就业能力,让农民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需求,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四)加强考核评估,确保工作实效

1. 建立考核指标体系

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是确保工作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海南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包括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等指标,定期对各市县和相关部门的工作进展进行考核评估。通过量化考核指标,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让各市县和部门能够清楚地了解自身的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2. 强化结果运用

考核结果的运用是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环节。海南要将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财政资金分配等挂钩,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市县和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励其继续努力,取得更大成绩;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问责,督促其查找问题、整改落实,确保缩小三大差距的工作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让海南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通过以上措施,海南可以以“千万工程”为牵引,结合自身实际,逐步缩小三大差距,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这不仅是海南落实国家战略的具体行动,也是海南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这一过程中,海南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创新,走出一条具有海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之路,让海南的城乡更加美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区域发展更加协调,为全国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示范。


专访记录
最新加入
景观文化
  • 浙景杭协

    浙景杭协

    协会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