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农文旅+非遗”模式的实施路径
“农文旅+非遗”模式的实施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非遗资源的挖掘与整理、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游客体验的优化与提升等。以下是具体的实施路径:
(一)非遗资源的挖掘与整理
1. 田野调查:组织专业团队深入乡村,开展田野调查,挖掘当地的非遗资源。调查内容包括传统技艺、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等。通过田野调查,可以全面了解乡村的非遗文化现状,为后续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依据。例如,调查团队可以通过走访老艺人、查阅地方志、收集民间传说等方式,深入了解当地的非遗项目。
2. 分类整理:对调查到的非遗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建立非遗资源数据库。根据非遗项目的类型、特点和传承现状,制定保护和开发计划。分类整理有助于明确非遗资源的保护重点和发展方向。例如,将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分为木雕、竹编、剪纸等,将民俗文化类非遗项目分为庙会、祭祀、婚俗等。
3. 传承人培养:通过举办非遗培训班、师徒传承等方式,培养非遗传承人。同时,为非遗传承人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补贴,鼓励他们开展传承活动。传承人的培养是非遗文化传承的关键,只有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传承人,才能确保非遗文化的延续。例如,地方政府可以设立非遗传承人专项基金,用于支持传承人的培训和传承活动。
(二)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
1. 非遗工坊建设:在乡村建设非遗工坊,展示非遗项目的制作过程。工坊可以设置互动体验区,让游客参与非遗制作。非遗工坊不仅是非遗文化的展示窗口,也是游客体验非遗文化的重要场所。例如,工坊可以设置展示区、制作区和体验区,展示区展示非遗项目的成品和制作工具,制作区由非遗传承人现场制作,体验区则供游客亲手尝试。
2. 文创产品开发:结合现代市场需求,对非遗产品进行创新设计,开发具有现代感和实用性的文创产品。例如,将传统的剪纸技艺与现代家居用品相结合,开发剪纸装饰画、剪纸灯具等;将传统的竹编技艺与现代工艺品相结合,开发竹编手工艺品等。文创产品的开发有助于提升非遗文化的市场竞争力。
3. 旅游线路设计:开发以非遗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将非遗工坊、民俗文化村、特色农产品采摘园等景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旅游线路的设计应注重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感,让游客在旅行过程中充分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例如,设计一条“非遗体验之旅”线路,游客可以在一天内参观多个非遗工坊,体验不同的非遗项目。
4. 活动策划:定期举办非遗展演、民俗文化节等活动,吸引游客参与。活动内容可以包括非遗表演、民俗体验、美食品尝等。通过活动策划,可以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例如,举办一年一度的“非遗文化节”,邀请周边地区的非遗传承人和手工艺人参加,展示他们的作品和技艺。
(三)游客体验的优化与提升
1. 互动体验设计:在非遗工坊和旅游线路中,设计互动体验项目,让游客能够亲身参与非遗制作。例如,在竹编工坊中,游客可以亲手编织一个小竹篮;在陶艺工坊中,游客可以制作一个小陶器。互动体验项目的设计应注重趣味性和教育性,让游客在参与过程中学习非遗文化。
2. 文化讲解服务:配备专业的讲解员,为游客讲解非遗文化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讲解员可以通过故事讲述、现场演示等方式,增强游客的文化体验。讲解员应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讲解技巧,能够将非遗文化生动地展示给游客。例如,讲解员可以通过讲述非遗项目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游客更好地理解其文化价值。
3. 住宿与餐饮配套: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住宿和餐饮服务。例如,建设以非遗文化为主题的民宿,房间内布置非遗元素;开发以非遗美食为特色的餐饮项目,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非遗文化。住宿与餐饮配套的优化有助于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例如,民宿可以设计成传统的农家院落风格,餐饮可以提供当地特色的非遗美食,如手工面食、传统小吃等。
(四)宣传推广与品牌建设
1. 新媒体宣传: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发布非遗文化故事、旅游线路介绍、活动预告等内容,吸引游客关注。新媒体宣传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能够有效提升“农文旅+非遗”项目的知名度。例如,通过抖音发布非遗制作过程的短视频,吸引大量用户关注。
2. 合作推广:与旅行社、旅游平台合作,将“农文旅+非遗”项目纳入旅游产品体系,扩大项目的市场覆盖面。合作推广有助于整合资源,提升项目的市场竞争力。例如,与知名旅行社合作,推出非遗主题旅游套餐,吸引更多游客参与。
3. 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文旅+非遗”品牌,通过品牌宣传和品牌运营,提升项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品牌建设可以从品牌形象、品牌故事、品牌服务等方面入手,打造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品牌。例如,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标志,讲述非遗文化的品牌故事,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提升游客的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
五、“农文旅+非遗”模式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农文旅+非遗”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旅游产品的同质化、游客体验的深度不足等。以下是应对这些挑战的策略:
(一)非遗传承人的培养
Copyright © 2018 景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www.中国景观网.net 备案号:浙ICP备2021007798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 网站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