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利益联结:构建多方共赢的发展机制
(一)“村集体公司 + 企业 + 村民”模式的深度实践
利益联结机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中国农业大学在怒江州的实践案例中,通过“村集体公司 + 企业 + 村民”的模式,推动了农文旅融合发展。该村成立了村集体公司,由村集体控股,引入专业企业进行运营管理。村民以土地、房屋、劳动力等资源入股,参与乡村文旅项目的开发和运营。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村集体公司与企业合作,开发了乡村旅游项目,如民宿、农家乐、民俗文化体验馆等。企业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村集体公司负责协调村民关系和资源调配。项目收益按照股份比例进行分配,村民可以获得土地租金、房屋租金、分红收入以及在项目中的劳动报酬。同时,村集体公司通过项目运营收益,用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这种模式实现了村民、村集体和企业的多方共赢,推动了乡村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怒江州的实践中,“村集体公司 + 企业 + 村民”模式并非简单的利益分配,而是通过多方合作,实现了乡村文旅产业的深度整合。例如,村集体公司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引入了专业的运营管理团队,提升了乡村旅游项目的品质和服务水平。同时,企业通过与村集体公司的合作,获得了稳定的资源支持和政策保障,降低了项目的运营风险。这种多方合作的模式不仅提升了乡村文旅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还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二)“股份合作”模式的创新实践
股份合作是利益联结的另一种有效形式。以中国核桃小镇项目为例,该项目通过“股份合作”模式,整合了核桃种植、加工、销售等产业链资源,打造了集生产、加工、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小镇。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扶贫资金作为股金,捆绑用于核桃小镇的建设。成立股份合作社,由村民、企业、政府共同参与。村民以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入股,企业负责技术和市场运营,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项目收益按照股份比例进行分配,村民可以获得土地租金、分红收入以及在项目中的劳动报酬。通过核桃产品的销售和旅游收入,进一步提升了项目的经济效益。这种“股份合作”模式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了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核桃小镇的实践中,“股份合作”模式并非简单的资金投入,而是通过多方合作,实现了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例如,政府通过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保障。企业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了项目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村民通过参与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获得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这种多方合作的模式不仅提升了乡村产业的经济效益,还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五、空间整合:优化乡村空间布局,提升旅游体验
(一)“一核一环多区”模式的深度实践
空间整合是提升乡村旅游体验的重要手段。鄂伦春猎人小镇通过“一核一环多区”的模式,优化了乡村空间布局。该小镇以鄂伦春族的狩猎文化为核心吸引物,建设了狩猎文化博物馆、狩猎体验场等项目,展示鄂伦春族的狩猎历史和文化。
围绕核心吸引物,小镇打造了观光体验环,串联起多个功能区。游客可以通过观光体验环,参观狩猎文化博物馆、体验狩猎活动、品尝鄂伦春族美食等。小镇还设置了多个功能区,包括狩猎文化展示区、狩猎体验区、民俗文化体验区、生态休闲区等。每个功能区都有独特的主题和活动内容,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在鄂伦春猎人小镇的实践中,“一核一环多区”模式并非简单的空间划分,而是通过核心吸引物的打造和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实现了乡村空间的深度整合。例如,狩猎文化博物馆作为核心吸引物,展示了鄂伦春族的狩猎历史和文化。通过博物馆的展示,游客可以深入了解鄂伦春族的狩猎习俗和生活方式。同时,观光体验环将多个功能区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旅游线路。游客在参观博物馆后,可以沿着观光体验环,依次体验狩猎活动、品尝鄂伦春族美食、参与民俗文化活动等。这种深度的空间整合不仅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还为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一站一主题,每村一特色”模式的创新实践
“一站一主题,每村一特色”模式是空间整合的另一种有效形式。以彭州市为例,该市通过“三共模式”,打造了多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在实践中,彭州市设置了多个主题站点,每个站点都有独特的主题和活动内容。例如,设置“稻田文化站”“民俗文化站”“生态休闲站”等,展示乡村的产业、文化和生态特色。
同时,彭州市还注重每个村庄的特色打造。每个村庄都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开发独特的乡村特色。例如,某村庄以稻田文化为主题,开发了稻田观光、稻田插秧体验等项目;另一村庄以民俗文化为主题,举办了民俗文化节、传统手工艺制作活动等。通过“一站一主题,每村一特色”的模式,实现了多个村庄的协同发展。游客可以在不同村庄体验不同的乡村特色,提升了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在彭州市的实践中,“一站一主题,每村一特色”模式并非简单的项目开发,而是通过主题站点的设置和村庄特色的打造,实现了乡村空间的深度整合。例如,稻田文化站通过展示稻田种植过程和稻田文化,让游客深入了解稻田文化的魅力。同时,民俗文化站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和传统手工艺制作活动,展示了当地丰富的民俗文化。这种深度的空间整合不仅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还为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Copyright © 2018 景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www.中国景观网.net 备案号:浙ICP备2021007798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 网站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