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加入
免费发布
景观档案,记录中国景观历史。
  • 暂无相关记录!
新闻news
福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的策略与路径
来源: | 作者:编辑部 | 发布时间: 2025-06-05 | 797 次浏览 | 分享到:

福建,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近年来,福建文旅产业蓬勃发展,逐渐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引擎。然而,要将文旅产业打造成真正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仍需在资源整合、产业融合、服务品质提升、市场拓展、项目建设、市场主体培育、人才支撑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本文将详细探讨福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与路径,为福建文旅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一、强化资源整合与全域联动:构建文旅发展新格局


(一)全地域推进文旅产业发展

文旅产业的发展需要从整体规划入手,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全省文旅资源的统筹规划和协同发展。福建应由省级政府牵头,制定《福建省全域文旅发展规划》,明确各地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例如,闽东北地区可以以福州为中心,依托三坊七巷、鼓山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历史文化体验区;闽西南地区则可以以厦门、泉州、漳州为核心,结合海丝文化、闽南文化,开发海洋文化与民俗文化体验线路。

区域协同是全域文旅发展的重要抓手。以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为基础,推动区域内城市之间在旅游资源开发、线路设计、客源市场共享等方面深度合作。例如,福州与宁德之间可以联合打造“山海联动”旅游线路,将宁德的世界地质公园与福州的三坊七巷等历史文化街区串联起来,形成互补的旅游产品。这种跨区域的合作模式不仅能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还能提升区域整体的旅游竞争力。


 (二)深化文旅融合

福建的文化资源丰富多样,海丝文化、闽南文化、闽都文化等各具特色。文旅融合的关键在于将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以海丝文化为例,泉州、厦门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城市,拥有丰富的海丝文化遗产。福建可以在泉州建设“海丝文化博物馆”,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互动等方式,展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文化交流等内容。同时,结合当地的港口遗迹、古建筑等资源,开发海丝文化主题旅游线路,让游客在参观中感受海丝文化的魅力。

闽南文化则以其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建筑风格吸引着众多游客。在闽南地区(泉州、厦门、漳州),可以深入挖掘闽南建筑、饮食、民俗等文化元素,打造“闽南文化体验之旅”。开发闽南古厝建筑研学游,让游客深入了解闽南红砖古厝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推出闽南小吃美食街,集中展示土笋冻、沙茶面、肉粽等特色小吃;举办闽南民俗文化节,展示高甲戏、拍胸舞等传统民俗表演,通过多种方式让游客全方位感受闽南文化的魅力。

闽都文化以福州为中心,围绕三坊七巷、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等资源,打造“闽都文化探秘之旅”。开发三坊七巷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游客可以通过换装、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等方式,深入感受闽都文化的魅力;建设闽都文化主题公园,展示福州的历史变迁、名人故事等内容,让游客在游玩中了解闽都文化的深厚底蕴。


二、推动产业融合与业态创新:激发文旅产业新活力


(一)“文旅+”模式

“文旅+”模式是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路径,通过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可以创造出更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和体验。

“影视+旅游”模式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福建可以利用平潭等地的独特海岛风光和政策优势,建设影视拍摄基地。平潭影视基地不仅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场景,还可以开发影视拍摄基地的旅游功能。游客可以参观影视拍摄场景、体验影视道具制作等。此外,对于在福建拍摄的热门影视作品,如《山海情》,可以开发相关的影视IP旅游线路,推出“山海情·福建之旅”,让游客沿着剧中的取景地,感受福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

“音乐+旅游”模式同样具有巨大潜力。福建可以在厦门、福州等城市定期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音乐节,如“厦门海风音乐节”,邀请国内外知名音乐人和乐队参加,将音乐与海滨风光相结合,吸引大量年轻游客。同时,开发音乐节周边旅游产品,如音乐节主题住宿、音乐主题美食街等。此外,还可以在一些具有音乐文化底蕴的乡村或小镇建设音乐小镇。例如,在泉州南安的某个古村落,以南音(福建传统音乐)为主题,建设南音小镇,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南音表演、学习南音乐器演奏,还可以参与南音文化研学活动。

“非遗+旅游”模式是文旅融合的重要方向。福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福州的脱胎漆器制作、泉州的木偶戏表演、漳州的剪纸艺术等。整合这些非遗资源,推出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如“福建非遗之旅”,游客可以沿途参观非遗表演和展示,并参与非遗技艺的体验活动。同时,在非遗传承人较为集中的地区,建设非遗研学基地。例如,在福州的闽侯县,建设闽侯非遗研学基地,开设木雕、竹编、陶瓷等非遗技艺课程,吸引学生和游客前来研学。


(二)数字赋能

数字技术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福建可以建设数字文旅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全省文旅资源信息,包括景区门票预订、酒店住宿预订、旅游线路推荐、文化活动信息发布等功能。通过大数据分析游客的消费习惯、旅游偏好等信息,为文旅企业提供精准的市场分析和营销建议。例如,通过分析游客在平台上预订的旅游产品类型和消费金额,文旅企业可以针对性地推出符合游客需求的旅游套餐。

此外,福建还可以发展沉浸式体验项目,利用5G、VR等技术,打造云演艺项目。例如,将福建的传统戏曲表演通过VR技术进行录制,游客可以在家中通过VR设备观看沉浸式的戏曲演出,仿佛置身于剧场之中。云直播也是数字赋能文旅产业的重要方式。通过开展文旅云直播活动,邀请旅游达人、文化专家等向观众介绍福建的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吸引观众的关注,进而转化为线下游客。


三、提升服务品质与消费体验:增强游客满意度


(一)优化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提升游客体验的关键。福建应加大对旅游景区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优化高速公路、铁路、机场与景区之间的连接。例如,在通往武夷山景区的高速公路沿线,增加更多的服务区和休息站,并设置旅游咨询点;在景区周边,建设更多的停车场,方便自驾游客停车。同时,开通连接主要景区和城市的旅游专线公交或旅游直通车,如在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到三坊七巷、鼓山等景区之间,开通旅游专线,方便游客快速到达景区。

住宿设施的提升也是优化服务的重要环节。福建可以在主要旅游城市和景区引入国际知名品牌酒店和国内高端酒店品牌,提升住宿品质。例如,在厦门环岛路沿线引入万豪、希尔顿等国际品牌酒店。同时,鼓励在乡村、海岛等地区发展特色民宿。例如,在平潭的海边渔村,发展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民宿,民宿的装修风格可以融入海洋元素,如贝壳装饰、海洋壁画等,让游客在住宿过程中感受浓郁的海岛文化氛围。

景区硬件设施的升级也不可忽视。福建应积极推进智慧景区建设,在景区内建设智能导览系统、智能票务系统等。例如,在武夷山景区,游客可以通过手机APP获取景区的实时导览信息,包括景点介绍、最佳游览路线推荐等;景区的门票也可以通过线上预订和电子票务系统进行管理,减少游客排队购票的时间。


(二)推动消费惠民

文旅消费是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福建应定期发布文旅惠民措施,如景区门票优惠和消费补贴。在旅游淡季,对部分景区门票实行打折优惠,如福建土楼景区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门票价格可以适当降低,吸引游客在淡季前来游览。同时,政府可以发放文旅消费券,用于游客在景区、酒店、餐饮等方面的消费。例如,通过线上平台向游客发放一定金额的文旅消费券,游客可以在福建的旅游消费中抵扣相应金额。

此外,福建还应积极举办文旅消费活动,如购物节和美食节。举办福建特色旅游商品购物节,集中展示和销售福建的特色手工艺品、土特产等。例如,在福州举办“闽货购物节”,游客可以在购物节上购买到福州的脱胎漆器、寿山石雕等特色商品。同时,举办福建美食文化节,推广福建的特色美食。例如,在厦门举办“闽南美食文化节”,游客可以品尝到沙茶面、海蛎煎等闽南特色美食,同时还可以观看美食制作表演。

 四、加强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提升福建文旅影响力


(一)拓展市场

市场拓展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福建应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的协作,推进闽台文化旅游创新融合,并积极抢抓入境免签政策机遇,提升入境旅游市场。

闽浙赣皖九华山文化旅游经济协作区的建设是区域协作的重要举措。福建可以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旅游合作,共同打造跨区域的旅游线路和产品。例如,将福建的武夷山与浙江的千岛湖、安徽的黄山等景区串联起来,推出“闽浙皖山水之旅”。同时,闽粤琼海洋旅游联盟的建设也至关重要。福建可以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共同开发海洋旅游产品。例如,联合打造“海上丝绸之路之旅”,游客可以乘坐游轮从厦门出发,途经香港、澳门等地,感受海洋文化的魅力。

闽台文化旅游创新融合是福建文旅产业的重要特色。福建可以定期举办闽台文化旅游交流活动,如闽台文化旅游节、闽台美食交流会等,展示福建和台湾的文化旅游资源和特色产品,促进两地文化旅游市场的互动。同时,推动闽台在文化创意产业、旅游演艺等方面的产业合作。例如,引进台湾的文创团队,与福建的文旅企业合作开发具有闽台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

入境旅游市场拓展是福建文旅产业国际化的重要方向。福建应积极利用入境免签政策,针对东南亚、欧美等重点客源市场,推出具有福建特色的入境旅游产品。例如,针对东南亚游客,推出“福建海丝文化之旅”,重点展示福建的海丝文化遗迹和特色民俗。同时,举办福建国际文化旅游节,邀请国际旅游达人、媒体记者等参加,通过他们的宣传推广,提升福建入境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二)打造品牌

品牌是文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福建应精心培育具有福建特色的文化IP,如“清新福建”“观山阅海”等,并通过广告宣传和旅游推介会等方式,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清新福建”品牌在近年来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福建可以在“清新福建”品牌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其内涵,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品牌。例如,将“清新福建”与福建的生态旅游、康养旅游相结合,推出“清新福建·康养之旅”。同时,“观山阅海”品牌也是福建文旅产业的重要特色。福建可以以山海资源为特色,打造“观山阅海”品牌,开发一批山海景观酒店、山海观光旅游线路等,让游客在福建可以尽享山海之美。

品牌推广是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福建可以在国内外主流媒体、社交媒体平台等进行广告宣传。例如,在中央电视台的旅游频道、抖音等平台投放福建文旅的广告,展示福建的美景美食和文化特色。同时,在国内外重点客源城市举办福建文旅推介会。例如,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一线城市,以及新加坡、东京等国际城市举办推介会,向当地旅游企业和游客介绍福建的文旅产品。

五、项目建设与投资驱动:夯实文旅产业发展基础


(一)重大项目带动

重大项目是文旅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福建应布局一批业态培育、建圈强链的文旅项目,如1号滨海风景道、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等。

1号滨海风景道的建设将沿着福建的海岸线,串联起福建沿海的各个景区和城市,如平潭、厦门、泉州、漳州等。在风景道建设过程中,注重景观设计和配套设施建设,如建设观景台、骑行道、休闲驿站等。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的建设则将穿越原始森林、竹林等自然景观,同时结合当地的茶文化和朱子文化,设置文化展示节点。游客可以在步道上徒步旅行,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文化的魅力。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的建设将打造一个集文化展示、学术交流、旅游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展示闽南文化的起源、发展和传承。


(二)金融支持

金融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关键保障。福建应探索由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方式,设立福建文旅产业发展基金。基金主要用于支持文旅重大项目建设、文旅企业创新发展等。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文旅企业的信贷支持。例如,对为文旅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金融机构也应开发适合文旅企业的金融产品,如文旅项目专项贷款、文旅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

六、市场主体培育与壮大:提升文旅产业竞争力


(一)招大引强

市场主体是文旅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福建应制定优惠的招商政策,吸引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文旅头部企业入驻福建。例如,对入驻的头部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土地使用优惠等政策支持。同时,与头部企业合作开发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项目。例如,与迪士尼合作,在福建建设一个具有福建文化特色的迪士尼主题乐园。


(二)支持本土企业发展

本土企业是福建文旅产业的重要支撑。福建应设立文旅企业专项扶持资金,对创新型、高成长的中小文旅企业给予资金支持。例如,对开发数字文旅产品的中小文旅企业给予研发补贴。同时,对符合条件的中小文旅企业给予税收减免政策。例如,对年营业额在一定范围内的中小文旅企业,减免部分企业所得税。此外,组织专业机构为有上市意向的文旅企业提供上市辅导服务,帮助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财务制度等。对成功上市的文旅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鼓励更多文旅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实现快速发展。


七、人才与智力支撑:为文旅产业注入新动力


(一)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文旅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福建应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文旅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来福建工作。例如,对引进的文旅专家、创意人才等给予住房补贴、科研经费支持等。同时,建设文旅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创业条件。例如,在厦门建设文旅创新创业基地,吸引文旅领域的创业者和创新团队入驻。此外,推动福建的高等院校加强文旅经济相关学科建设,开设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文旅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展文旅项目研究和开发。


(二)培训与教育

培训与教育是提升人才素质的重要手段。福建应将文旅经济发展纳入党政领导和文旅系统干部培训内容,定期组织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文旅产业政策解读、文旅项目运营管理、文旅市场营销等方面。同时,针对文旅行业从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例如,对景区讲解员进行讲解技巧培训,对酒店服务人员进行服务礼仪培训。此外,组织文旅企业管理人员参加创新思维培训,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例如,通过举办创新工作坊、邀请创新导师授课等方式,激发文旅企业管理人员的创新灵感。


八、文化传承与创新:为文旅产业注入灵魂


(一)非遗保护与活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福建文旅产业的重要文化资源。福建应加强非遗保护设施建设,建设非遗博物馆和传承人工作室。例如,在泉州建设泉州非遗博物馆,展示南音、木偶戏、闽南小吃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为福州的脱胎漆器传承人设立工作室,传承人可以在工作室里进行漆器制作,并向游客展示制作过程。同时,开发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如“福建非遗之旅”,游客可以沿途参观非遗表演和展示,并参与非遗技艺的体验活动。此外,建设非遗研学基地,开展非遗研学活动。例如,在闽侯县建设闽侯非遗研学基地,开设木雕、竹编、陶瓷等非遗技艺课程,吸引学生和游客前来研学。


(二)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文旅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福建应推动传统工艺美术与数字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工艺美术作品进行数字化展示。例如,将福建的寿山石雕作品通过3D扫描技术进行数字化建模,游客可以通过手机APP查看寿山石雕的细节。同时,支持企业开发传统工艺美术与数字文化相结合的创意产品。例如,开发以福建传统漆器图案为元素的数字壁纸、手机壳等创意产品。此外,深入挖掘福建的文化元素,开发具有福建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例如,以福建的海丝文化为元素,开发海丝主题的纪念品、文具等。打造“福建文创”品牌,通过品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福建的文化创意产品。

通过以上策略与路径的实施,福建文旅产业有望在资源整合、产业融合、服务品质提升、市场拓展、项目建设、市场主体培育、人才支撑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突破,真正成为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


专访记录
最新加入
景观文化
  • 浙景杭协

    浙景杭协

    协会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