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加入
免费发布
景观档案,记录中国景观历史。
  • 暂无相关记录!
新闻news
乡村文化复兴:文化乡创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 作者:编辑部 | 发布时间: 2025-06-30 | 77 次浏览 | 分享到:


 2. 文化乡创实践

树山村以杨梅文化为核心,打造了杨梅采摘节、杨梅文化展览等特色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与。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杨梅的种植过程和文化内涵,还通过互动体验的方式,让游客深入了解杨梅文化。同时,树山村注重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开发杨梅主题的文创产品、建设杨梅文化馆等,将杨梅文化融入到乡村旅游中。例如,开发的杨梅主题文创产品,如杨梅酒、杨梅酱、杨梅主题的纪念品等,不仅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传播了杨梅文化。此外,树山村还注重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打造了“树山生态休闲旅游区”,实现了生态与文化的良性互动。通过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为游客提供了优美的旅游环境,同时也为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 启示

树山村的成功经验表明,文化乡创要注重挖掘乡村的特色文化资源,将其打造成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实现生态与文化的协调发展。此外,通过文化活动和文创产品的开发,提升乡村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四、文化乡创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一)挑战


 1. 人才短缺

文化乡创需要具备文化、创意、管理、营销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但目前乡村地区普遍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缺乏专业的文化乡创人才,制约了文化乡创的发展。许多乡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导致文化乡创项目的实施缺乏专业指导和支持。


 2. 资金不足

文化乡创项目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设施建设、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等方面。然而,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资金来源有限,难以满足文化乡创的资金需求。这导致许多文化乡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资金瓶颈,无法顺利推进。


 3. 市场竞争力弱

文化乡创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相对薄弱,面临着来自城市文化产业和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乡村文化乡创产品和服务在品质、品牌知名度、营销渠道等方面都存在不足,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这使得文化乡创项目在市场推广和运营过程中面临较大压力,影响了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文化传承难度大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文化面临着被边缘化、遗忘的风险。一些传统的乡村文化技艺和民俗活动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文化传承的难度较大。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参与度较低,导致许多传统技艺和民俗活动逐渐失传,乡村文化的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二)对策


1. 人才引进与培养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和参与文化乡创工作。例如,提供创业补贴、税收优惠、住房保障等政策支持,吸引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艺术家等返乡创业。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文化乡创人才培养项目,为乡村培养一批专业的文化乡创人才。此外,加强对本土人才的培养,通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让他们成为文化乡创的主力军。


2. 资金支持与保障

加大对文化乡创的资金投入,设立文化乡创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设施建设、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等项目。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乡创项目,通过政府引导基金、PPP模式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文化乡创产业。此外,加强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为文化乡创项目提供贷款支持和金融服务,解决文化乡创项目资金短缺的问题。


3. 提升市场竞争力

加强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品牌建设,提升文化乡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同时,注重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提升,加强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和设计,提高文化乡创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此外,拓展营销渠道,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平台,开展线上营销和推广活动,扩大文化乡创产品的市场覆盖面,提高市场占有率。


4. 加强文化传承与保护

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加强对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通过立法保护、资金支持、技术指导等方式,确保文化遗产的安全和完整。同时,通过师徒传承、家族传承、学校教育等多种方式,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确保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此外,加强对乡村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村民和全社会对乡村文化传承的意识和责任感,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乡村文化传承的良好氛围。


 五、结论与展望


乡村文化复兴之路任重而道远,但文化乡创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与方法。通过文化乡创,我们不仅可以重塑乡村的灵魂,传承乡村的文脉,还可以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在文化乡创的实践中,我们要注重乡村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整合,强化文化主体性,构建文化共同体,推动文化创新,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文化乡创面临的挑战,实现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让我们携手共进,以文化乡创为引领,开启乡村文化复兴的新篇章,让乡村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成为人们心灵的归宿和精神的家园。


专访记录
最新加入
景观文化
  • 浙景杭协

    浙景杭协

    协会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