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加入
免费发布
景观档案,记录中国景观历史。
  • 暂无相关记录!
新闻news
“十五五”视域下: 浙江省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战略与路径探索
来源: | 作者:编辑部 | 发布时间: 2025-07-03 | 89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十五五”时期,浙江省乡村振兴迎来关键阶段,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发展战略与路径两个维度展开详细探讨,旨在为浙江省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参考。


一、发展战略


(一)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融合战略

浙江省致力于将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紧密结合,以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民收入持续普遍较快增长。一方面,持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的投入,确保城乡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上逐步实现均等化。例如,通过远程医疗系统,让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城市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建立城乡教育联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学校流动。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农民的收入渠道,除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收入,发展农村电商,帮助农民将农产品直接销售到城市市场,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经营,通过出租闲置房屋、提供特色农产品加工体验等方式获取额外收益。

(二)产业融合升级战略

进一步创新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模式,推广“农业 + 文旅 + 康养”“农业 + 工业 + 电商”等模式,构建完整的农业全产业链体系,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到最终消费,优化各环节的衔接和协同,提高全产业链的价值创造能力。在农产品加工与流通环节,支持企业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开发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产品。例如,将水果加工成果汁、果脯、水果罐头等多种产品,延长农产品的保质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加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确保农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品质不受影响,减少损耗。在农业与文旅融合方面,打造一批具有浙江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如“浙里田园”乡村旅游品牌。结合当地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开发多样化的乡村旅游产品,如乡村民宿、农家乐、民俗文化体验活动、乡村节庆活动等。同时,加强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吸引更多游客前往乡村消费。

(三)科技赋能与创新驱动战略

强化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加大对生物育种技术研发的投入,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多抗、高效的新品种。同时,打造智慧农业园区,集成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推广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例如,在农田中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养分等信息,通过数据分析为农民提供精准的灌溉、施肥建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利用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实现农药的精准喷洒,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与农业企业之间的合作。定期举办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促进科技成果与农业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例如,将高校研发的新型农业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等通过企业进行推广和应用,加快科技成果在农村的落地生根。

(四)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

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茶叶、油茶、水果等产业,发挥木本植物固碳作用。推进秸秆、尾菜、农膜、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化利用,加快建立种养循环体系。全域推行“肥药两制”改革,推广应用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在秸秆处理方面,推广秸秆还田、秸秆饲料化、秸秆能源化等多种利用方式。例如,鼓励农民将秸秆粉碎后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支持企业建立秸秆收储运体系,将秸秆加工成饲料、燃料等产品,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在畜禽粪污处理上,建设大型沼气工程,将畜禽粪污转化为沼气用于发电或供农户使用,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料还田,实现生态循环。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乡村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例如,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明确乡村生态产品的价值量。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将生态产品价值纳入生态补偿、生态产品交易等机制中,让保护生态环境的农民能够获得相应的经济收益。

(五)城乡融合与要素活美战略

以城乡融合为出发点,统筹城乡空间开发格局,构建“城乡协同、区域协作、三生融合、镇村联动”的乡村振兴总体格局。深化农村土地和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建立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农民将土地流转给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水平。同时,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具体路径和方式,允许农村集体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通过出让、租赁、作价入股等方式,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用于产业发展,增加农村集体和农民的土地收益。设立乡村振兴专项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项目建设。通过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例如,对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给予一定比例的贴息,降低其融资成本;对投资农村产业项目的社会资本,在税收上给予减免优惠,提高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二、发展路径


(一)强化产业支撑


 1. 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实施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建设,推进种业科企合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发优势产品,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建设。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农业新品种选育工作。例如,针对浙江的特色农产品,如龙井茶、杨梅等,开展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提纯复壮工作,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建立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基地,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应用速度。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集聚农业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创新资源,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例如,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开展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同时,鼓励农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企业研发中心,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专访记录
最新加入
景观文化
  • 浙景杭协

    浙景杭协

    协会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