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加入
免费发布
景观档案,记录中国景观历史。
  • 暂无相关记录!
新闻news
“三无村庄”乡村振兴策略与路径探索
来源: | 作者:编辑部 | 发布时间: 2025-07-05 | 35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过程中,许多村庄面临着资源匮乏、特色不明显、文化底蕴不足的困境,被形象地称为“三无村庄”。这些村庄既缺乏传统意义上的优势产业,又没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或深厚的文化底蕴,似乎在竞争激烈的乡村振兴赛道上处于劣势。然而,乡村振兴并非只有“天赋异禀”的村庄才能参与,通过科学合理的策略和路径探索,“三无村庄”同样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实现华丽转身。


 一、资源整合与盘活:从沉睡资产中找寻生机


“三无村庄”虽然在表面看起来缺乏优势,但往往隐藏着一些被忽视的资源。首先,要全面摸清家底,组织专业团队对村庄的土地、房屋、自然资源进行全面清查。土地是农村最宝贵的资源之一,通过对闲置土地的梳理,可以发现可用于产业发展的空间。例如,一些村庄可能有大片的荒地,经过整理后可以用于发展生态农业或建设小型休闲公园。房屋资源也不容小觑,许多村庄存在大量闲置的宅基地和农房,这些房屋经过改造后可以成为独具特色的民宿,吸引城市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

在资源整合过程中,盘活闲置资产是关键。可以通过租赁和入股的方式,将村民手中的闲置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例如,鼓励村民将闲置房屋出租给专业运营团队,用于发展民宿或农家乐。村民不仅能收取租金,还可以通过入股的方式参与分红。村集体也可以将闲置的公共设施,如废弃校舍、仓库等进行改造,用于建设游客中心、停车场或农产品加工车间。通过出租或与企业合作运营,村集体可以获得稳定的收入,为村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整合集体资源也是盘活资产的重要手段。村集体可以搭建集体经济平台,将土地、资金、人力等资源整合起来,统一规划和运营。例如,通过土地流转,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用于发展规模化农业或乡村旅游项目。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还能为村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村民收入。


二、产业导入与培育:为村庄注入发展活力


没有产业支撑的村庄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三无村庄”来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是关键。生态农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利用村庄的自然生态优势,发展有机蔬菜、水果种植,以及生态养殖等。例如,打造“有机蔬菜采摘园”,游客可以亲自采摘新鲜蔬菜,体验农事乐趣,同时产品也可以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到城市。休闲旅游也是潜力巨大的产业方向。开发乡村休闲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民宿、农家乐、乡村度假村等。结合当地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风光,设计“田园风光游”线路,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体验乡村的宁静与美好。此外,养生养老产业也值得关注。利用乡村的宁静环境和自然生态,发展养生养老产业,建设“生态养老社区”,为城市老年人提供养老居住和养生服务。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资本和专业团队的支持。通过举办招商会、发布招商信息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乡村产业。与旅游开发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乡村旅游项目;与农业企业合作,发展规模化农业。同时,招募专业的乡村运营团队,负责村庄的整体规划、项目运营和市场推广。专业的运营团队可以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为村庄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对于资源匮乏的村庄,发展“飞地经济”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通过在其他地区投资或购置物业,发展集体经济。例如,在城市周边购置商业用房,用于出租或经营,获取稳定的租金收入。或者将适合在其他地区发展的产业转移到“飞地”,实现产业的异地发展,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三、文化挖掘与塑造:让村庄焕发独特魅力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即使“三无村庄”看似缺乏文化底蕴,但通过深入挖掘,往往也能发现一些潜在的文化资源。民俗文化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挖掘村庄的民俗文化,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手工艺等。例如,恢复传统的“庙会”活动,展示当地的民俗表演、手工艺品和特色美食,让游客在参与活动中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农耕文化也是乡村文化的重要体现。打造农耕文化体验区,展示传统的农耕工具、农事活动和农作物种植。建设“农耕文化博物馆”,通过实物展示和互动体验,让游客了解农耕文化的深厚内涵。此外,梳理村庄的历史遗迹,如古建筑、古桥、古井等,进行保护和修缮,让这些遗迹成为村庄的文化名片。

打造文化场景是让文化“活起来”的重要方式。建设沉浸式文化体验区,如民俗文化村、农耕文化园等,让游客在参与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定期举办文化活动,如民俗文化节、农事体验活动等,吸引游客参与。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还能为村庄带来人气和经济收益。

塑造乡村品牌是提升村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关键。根据村庄的资源和文化特色,确定品牌定位。例如,将村庄定位为“生态休闲旅游村”或“民俗文化体验村”,并围绕定位进行品牌建设。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品牌传播,制作精美的短视频,展示村庄的自然风光、文化活动和特色产品,吸引游客关注。通过品牌塑造,让村庄在众多的乡村中脱颖而出,成为游客心目中的理想之地。



 四、运营模式创新:为村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传统的运营模式往往难以满足村庄发展的需求。引入专业的运营团队是创新运营模式的重要举措。面向全社会招募专业的乡村运营师,负责村庄的整体运营。组建专业的运营团队,包括规划师、设计师、营销人员等,共同为村庄的发展提供服务。专业的运营团队可以制定村庄的整体发展规划,设计旅游线路,开展市场推广活动,提升村庄的运营水平。

多方合作模式也是运营模式创新的重要方向。探索“村集体+投资方+招商运营公司+产业运营联盟”的合作模式,实现利益共享。村集体以土地入股,投资方提供资金,招商运营公司负责项目招商和运营,产业运营联盟负责产业的日常管理和服务。通过合作模式,实现各方的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村庄的发展。

数字化赋能是提升乡村运营效率的重要手段。利用数字化技术建设智慧乡村,提升乡村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建设智慧旅游平台,游客可以通过手机预订民宿、购买门票、查询旅游线路等。发展农村电商,将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到城市。通过数字化技术,让乡村与现代社会紧密相连,为村庄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人才与组织建设:为村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吸引人才回流是解决“三无村庄”人才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在外能人、大学生、返乡创业人员回流乡村。提供创业补贴、税收优惠、住房保障等政策支持,为返乡人才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通过实施乡村振兴项目,为返乡人才提供创业机会。建设创业园,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场地、资金和技术支持,鼓励他们回到家乡创业,带动村庄发展。

提升治理能力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加强村干部的培训,提升其治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定期组织村干部参加乡村振兴培训班,学习先进的治理经验和管理方法。优化乡村治理结构,引入现代治理理念和技术,建立村民议事会,让村民参与村庄的决策和管理,提升治理水平。

培养本土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长远之计。开展针对村民的技能培训,提升其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教授村民有机蔬菜种植技术;举办电商培训班,教授村民如何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建立人才激励机制,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村庄的建设和发展。设立“乡村振兴贡献奖”,对在村庄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村民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六、政府支持与政策保障:为村庄发展保驾护航


乡村振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政策保障。政府应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为“三无村庄”的发展提供保障。设立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对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挖掘等项目给予财政补贴。对乡村产业项目给予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鼓励企业投资乡村产业。

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交通、水电、通信等条件,为产业发展和村民生活提供便利。改善交通条件是提升乡村吸引力的重要措施。修建乡村公路,连接村庄与外界的交通网络;建设停车场,方便游客停车。提升乡村的公共服务水平,建设学校、医院、文化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乡村图书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建设乡村卫生室,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政府还应通过实施一批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以点带面,推动“三无村庄”整体发展。建设乡村旅游示范村,通过示范项目的带动,吸引周边村庄共同发展。对乡村产业项目给予政策扶持,包括土地政策、金融支持等。简化土地审批手续,为乡村产业项目提供便利;设立乡村振兴基金,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三无村庄”并非没有希望,通过资源整合与盘活、产业导入与培育、文化挖掘与塑造、运营模式创新、人才与组织建设以及政府支持与政策保障等一系列策略和路径的探索与实践,这些村庄完全可以实现资源盘活、产业导入、文化塑造和人才汇聚,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每一个村庄都有机会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激发村庄的内在潜力,让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专访记录
最新加入
景观文化
  • 浙景杭协

    浙景杭协

    协会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