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加入
免费发布
景观档案,记录中国景观历史。
  • 暂无相关记录!
新闻news
2025气候韧性研究与湾区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深圳成功召开
来源: | 作者:编辑部 | 发布时间: 2025-07-21 | 91 次浏览 | 分享到:

百千万工程的乡村气候适应带来了诸多启示。

图片

白晶

我校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李迪华副院长在研讨会上就韧性城市研究与实践发表观点。他指出,大数据模型应用泛滥导致信息筛选困难,韧性研究需聚焦解决实际问题。韧性离不开人的需求,应当关注人的生命安全与尊严。李迪华批评了当前城市绿色空间研究中的不足,绿地服务人的使用功能经常被忽视。他分享了哥本哈根海绵城市建设案例与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实践成果,呼吁重视并传播本土实践智慧。李迪华还提到,研究应更多关注真实生活与环境难题,如生物多样性变化带来的新挑战。他强调,城市设计需考虑步行路径的畅通与安全,这是韧性城市的重要一环。最后,他鼓励研究与实践结合,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挑战

图片

李迪华

下午的研讨会由汤俊卿副院长主持,首先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院长、教授级高工、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俞露通过线上的方式,为与会者带来了题为极端气候下城市水安全韧性提升研究的主旨演讲。她指出,深圳面临多重灾害风险,洪涝问题尤为突出。为提升水安全韧性,需从空间韧性、防御韧性和智慧韧性三方面入手。空间韧性方面,强调城市规划中保护河湖水系与滞蓄空间,重视竖向设计,确保雨水合理排放。防御韧性方面,强调升级海绵城市理念,提升排水系统标准,解决排水堵点问题。智慧韧性方面,利用精细化预报、监测与技术创新提升气象预报与水安全应急管理决策的融合,更精准赋能城市安全。未来,深圳将在区域规划、更新、建设以及市政、建筑、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中继续提升韧性管理水平,并重视社会共建与公众科普。 

图片

俞露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教授级高工、深圳市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栾博分享了题为基于自然的气候韧性城市:新形势与新挑战的主旨演讲,他指出城市化进程一方面加剧了碳排放与土地利用变化气候变化的制造者另一方面过度依赖工程的城市化模式使得脆弱性突出气候变化的受害者。气候韧性城市需兼顾急性扰动适应与慢性压力减缓,涵盖物理、社会、信息空间多维韧性蓝绿基础设施为结构的自然系统韧性是其中的重要子系统基于自然的城市尤其需通过保护、修复管理和新建生态系统促进自然生命系统的自组织、自适应能力。当前面临城市存量更新、气候不确定性提升及财政紧缩等新形势与新挑战,需通过提质增效、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自然做功及低成本高效益策略应对。同时,结合AI赋能技术研发,推动基于自然的气候韧性城市建设。

图片

栾博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李芬在演讲中分享了超大城市重点区域韧性规划与生态社区案例。她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介绍了深圳作为未来韧性城市实验室的挑战与机遇。通过分析深圳市生态脆弱性,提出社区形态韧性量化评价方法,涵盖空间结构弹性、功能混合多样性等。她选取福田与龙岗为案例,评估社区韧性差异,提出针对性提升策略。同时,展示了低碳城未来大厦作为生态社区实践,强调绿色生活方式与物理空间结合的重要性。她总结指出,深圳的韧性城市建设在于为生命留出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图片

李芬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陈崇贤教授分享题为海平面上升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利用发展的多情景脆弱性评估的主旨演讲。他构建了一个多维分析框架,模拟了不同情景下(自然发展、经济优先、生态保护、综合发展)土地利用变化及其脆弱性。研究表明,经济优先情景下城镇用地扩张显著,生态用地萎缩,脆弱性高;综合发展情景则较为均衡。陈崇贤强调,科学规划与生态保护对降低脆弱性至关重要,提出应分区实施策略,如防御、适应与转型,以应对海平面上升带来的挑战。

图片

陈崇贤

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洪婷婷教授题为热瘴之城:山城海格局中的热候症的诊疗手册——基于气候适应性的空间处方的主旨演讲,聚焦于山城海格局中的热环境诊疗。她通过无人机调研和数据分析,揭示了城市空间布局对热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建筑高度与植被的关系。研究指出,慢性热灾害是城市面临的重要挑战,并提出了基于气候适应性的空间处方,包括预测评估、物理降温、边界廊道修复及传统建筑降温策略。洪教授强调,通过综合手段可有效缓解城市热环境,提升城市韧性。

图片

洪婷婷

香港大学园境建筑学部副教授(终身教席)、城市环境与人类健康实验室主任、园境建筑学硕士教育主任姜斌带来了题为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一个极具潜力的重要研究领域的主旨演讲。他介绍了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的研究领域,强调了其在社会健康、生存质量和幸福感方面的重要性。他提出多个研究问题,包括气候变化对食物安全、营养健康的影响,以及对易感人群如儿童、慢性疾病患者的潜在危害。此外,还探讨了气候变化对精神健康、心理健康的影响,特别是自然灾害后的精神创伤及气候变迁导致的迁移问题。姜斌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深远影响,并提出通过跨学科研究寻找解决方案。

图片

姜斌

北京甲板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伍晓苑分享了题为“AI智能体赋能公共空间与生态场景的实践应用”的主旨演讲

专访记录
最新加入
景观文化
  • 浙景杭协

    浙景杭协

    协会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