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加入
免费发布
景观档案,记录中国景观历史。
  • 暂无相关记录!
新闻news
浙江“千万工程”:一村一品的生动实践与宝贵经验
来源: | 作者:编辑部 | 发布时间: 2025-08-10 | 179 次浏览 | 分享到:

浙江省的“千万工程”是乡村建设与发展的生动实践,其中“一村一品”培育更是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科学规划、产业融合、数字赋能、党建引领和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的努力,浙江各地涌现出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一村一品”典型,为全国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一、规划引领:绘就乡村发展蓝图


科学的规划是乡村发展的基石。浙江各地在推进“一村一品”培育过程中,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精准定位,确保每个村庄都能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


(一)多规合一:统筹协调谋发展

在浙江,许多地方通过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将土地利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多方面规划有机结合,实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例如,杭州市余杭区在村庄规划中,充分考虑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确保村庄发展与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这种规划方式不仅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还为村庄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具体而言,余杭区在编制规划时,邀请了专业的规划团队,对全区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基础等进行了全面调研。规划团队根据调研结果,结合当地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了详细的村庄发展规划。在规划中,明确了各村庄的功能定位、产业发展方向和生态保护要求,确保了村庄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二)动态调整:因势利导促转型

村庄规划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村庄发展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一些原本以传统农业为主的村庄,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及时调整规划,增加旅游设施用地,优化村庄空间布局。例如,安吉县鲁家村在发展初期以传统农业为主,但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村里及时调整规划,将部分农田改造为观光农业区,建设了家庭农场集群,打造了一个集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鲁家村的转型过程充满了智慧和勇气。村两委班子在意识到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后,决定将村庄的产业重心从传统农业转向生态旅游。他们邀请了专业的旅游规划团队,对村庄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制定了详细的旅游发展规划。在规划中,明确了家庭农场的建设标准、旅游设施的布局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通过这些努力,鲁家村成功实现了从传统农业村到旅游明星村的华丽转身。

图片


 (三)挖掘特色:立足资源创优势

浙江各地深入挖掘本地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安吉县鲁家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打造了“公司 + 村 + 农户”模式,将村庄建设成一个大景区。游客可以乘坐小火车游览18个家庭农场,每个农场都有不同的特色,如水果采摘、花卉观赏等。桐庐县荻浦村则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充分挖掘当地的古建筑、古民俗等文化资源,修复古建筑,举办民俗活动,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受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荻浦村的乡村旅游发展充分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村两委班子在规划乡村旅游时,特别注重保护和修复古建筑。他们邀请了专业的古建筑修复团队,对村内的古民居、古祠堂、古桥等进行了修缮,并在修缮过程中尽量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同时,村里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传统戏曲表演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通过这些努力,荻浦村不仅提升了乡村旅游的吸引力,还传承和弘扬了当地的传统文化。


 二、产业融合:拓展乡村发展新空间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浙江各地通过全产业链打造、利益联结机制完善等措施,推动“一村一品”产业向纵深发展。


 (一)全产业链打造:提升产业附加值

浙江各地积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诸暨市山下村以珍珠产业为核心,发展了珍珠养殖、加工、销售、旅游等全产业链。村里建有珍珠博物馆、珍珠主题公园等旅游设施,游客可以参观珍珠养殖基地,体验珍珠加工过程,购买珍珠产品,实现了产业的多元增值。这种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不仅提升了产业附加值,还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山下村的珍珠产业链发展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完善。最初,村里以珍珠养殖为主,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村两委班子意识到必须拓展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于是,他们引进了先进的珍珠加工技术,建立了珍珠加工厂,将珍珠加工成各种精美的饰品。同时,村里还建设了珍珠博物馆和珍珠主题公园,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通过这些努力,山下村的珍珠产业从单一的养殖逐步发展为集养殖、加工、销售、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实现了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二)利益联结机制: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通过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产业融合带来的红利。一些地方的合作社与农户签订订单合同,保障农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企业与合作社、农户合作,共同投资建设加工、仓储等设施,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例如,德清县的“德清早园笋”品牌,通过合作社与农户签订订单合同,确保笋农的收入稳定。同时,合作社还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帮助农户提高种植水平。

德清县的早园笋产业通过合作社的组织和引导,形成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了长期的订单合同,明确了收购价格和质量标准,确保了农户的收入稳定。同时,合作社还定期组织技术培训,邀请专家为农户讲解早园笋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知识。此外,合作社还与加工企业合作,建立了早园笋加工基地,将部分鲜笋加工成笋干、罐头等产品,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通过这些措施,德清县的早园笋产业不仅实现了规模化发展,还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专访记录
最新加入
景观文化
  • 浙景杭协

    浙景杭协

    协会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