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加入
免费发布
景观档案,记录中国景观历史。
  • 暂无相关记录!
新闻news
解锁历史街道的空间感知密码
来源: | 作者:编辑部 | 发布时间: 2025-08-15 | 189 次浏览 | 分享到:



04

研究结果


空间热点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受试者在游览龙头路、安海路等商住型街道时,注视点持续时间显著增长,反映出这些街道独具特色的商业风貌和高信息密度的环境要素(如商店招牌和出入口空间)吸引了受试者持久的视觉关注。


生理数据热点分析(基于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标准地图服务网站厦S〔2022〕05号标准地图制作) © 郭晶,李渊


在安海路、福建路等生活型和综合型街道,瞳孔直径的显著增大与这些街道上的核心印象类空间要素(如新老建筑交融)紧密相关,为受试者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刺激和深刻的情感联结。


在中华路、市场路和龙头路等商住型街道,受试者的皮肤电反应强度显著提高。这类街道不仅包括多样化的沿街商店和高密度的建筑布局,还包括较强的街道照明和良好的视线通达性,这些因素共同形成了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


心率及心率变异性的高值区域集中于鹿礁路和福建路附近,这些路段的核心遗产建筑不仅吸引了受试者的浓厚兴趣,更强化了与其个人记忆和过往经历紧密相连的情感纽带。


视觉吸引物空间热点分析

根据相关文献和鼓浪屿历史街道空间特征,本研究将眼动选择偏好的视觉吸引物分为四类:建筑要素、道路要素、自然要素和地标要素,共16项。其中,道路要素包括道路、广场、阶梯/陡坡、围墙/栏杆4个子项;自然要素包括天空、植物、山体/岩石、海4个子项;地标要素包括商店招牌、喷泉、路灯、路标/地名4个子项。



眼动数据空间热点分析图结果显示,建筑要素的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历史建筑较为集中的区域;道路要素的高值区集中在街道交汇处和边界明显的地方;自然要素的高值区则出现在海滩和公园等视野开阔的区域;而地标要素的高值区则多出现在商住型街道和空间节点。


眼动视觉关注要素热点分析(基于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标准地图服务网站厦S〔2022〕05号标准地图制作) © 郭晶,李渊


街道空间特征-视觉吸引物相关性分析

研究通过街道空间特征指标与视觉吸引物的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揭示了物理环境对心理感知的影响。


空间特征指标与视觉吸引物相关性分析结果(*表示在0.05的水平上显示显著相关性,**表示在0.01的水平上显示显著相关性,***表示在0.001的水平上显示显著相关性) © 郭晶,李渊


1)意象性:人群活跃度与道路和植物呈负相关,与商店招牌呈正相关;历史建筑比例和西式建筑、遗产构件、山体/岩石、喷泉呈正相关。


2)围合度:街道宽度与西式建筑、遗产构件、喷泉呈正相关;街道高宽比(同侧)与广场、商店招牌呈现正相关。


3)人的尺度:天空开敞度与受试者对天空开敞度的关注度呈正相关;可视域体积与传统建筑、山体/岩石、喷泉等要素的视觉关注呈正相关。


4)透明性:墙壁占比与围墙/栏杆的视觉关注呈正相关。


5)复杂度:建筑占比与现代建筑呈正相关,与道路、植物、海呈负相关;环境色彩对比与现代建筑呈正相关,与路标/地名呈负相关。


视觉吸引物-生理指标MNL模型分析

为了揭示心理感知与生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通过MNL模型来量化不同视觉吸引物对生理数据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仅现代建筑、传统建筑、道路、围墙/栏杆、天空、植物和商店招牌7项视觉吸引物与生理指标之间具有显著关联(表4)。



注视现代建筑时,受试者的生理数据的反应并不强烈,但注视点持续时间与心率变异性呈显著负相关。注视传统建筑、围墙/栏杆时,受试者的左右瞳孔直径呈现显著变化。道路与皮电和心率结果呈显著正相关,这可能是由于道路上的视觉刺激(如地面铺装和指示标)吸引了受试者的注意,进而导致皮电和心率数据升高。围墙/栏杆与心率变异性呈显著正相关,即围墙/栏杆的高度和密度越大,心率变异性越高。天空和植物与注视点持续时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注视商店招牌时,右瞳孔收缩,皮电值略有增加,心率变异性显著升高。


心理感知-生理指标回归分析

研究利用OLS回归模型来分析心理感知-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仅注视点停留时间、瞳孔直径和心率三个生理指标与心理感知项(封闭-开敞、热闹-冷清、阴暗-光明)表现出显著的统计学相关性。


心理感知与生理传感数据回归分析 © 郭晶,李渊


开敞度方面,模型1表明注视点持续时间与开敞度的感知存在正向关联,即开阔的街道环境能吸引更多的视线停留,表示宽敞空间可能增强人们的注意力和愉悦感。街道活力方面,模型2表明热闹感知越强(意味着街道上有更多的视觉兴趣区),瞳孔直径越大。光线方面,模型3显示光亮度感知越强,心率数值越低,表明光线明亮的街道环境可以增强受试者的积极情绪,使人们更加放松和冷静。



05

讨论


物理-生理-心理作用机制分析

研究围绕历史街道中游客的空间感知及其影响因素这一核心问题,基于虚拟地理环境的历史街道空间感知实验,对物理-生理-心理作用机制进行了总结,包括以下主要结论。1)物理层面因素直接影响游客的视觉体验和视觉选择决策。2)生理指标揭示了历史街道的地域风貌对提升旅游体验的潜在价值。3)心理层面因素在物理环境与生理反应之间起着桥梁作用。


历史街道空间优化策略

1)交通型街道:此类街道应增加街道宽度和开敞度,提升围墙的透明度,增强街道的视觉吸引力。

专访记录
最新加入
景观文化
  • 浙景杭协

    浙景杭协

    协会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