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生产:智慧农业的技术支撑
(一)精准种植系统的构建
1. 多源数据融合
将卫星遥感获取的宏观农作物生长数据(如植被指数)、无人机低空遥感获取的局部高精度数据(如作物病虫害分布)以及地面传感器获取的微观数据(如土壤湿度、养分含量)进行融合。例如,通过卫星遥感发现某区域农作物生长缓慢,再利用无人机低空遥感和地面传感器进一步确定是由于土壤养分不足还是病虫害导致,从而精准采取施肥或防治措施。这种多源数据融合的方式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为精准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2. 智能决策支持
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根据融合后的数据生成精准种植决策方案。例如,根据土壤肥力数据和作物需肥规律,自动生成施肥计划,包括施肥时间、施肥量和施肥种类,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某农业企业通过智能决策系统,根据土壤和作物数据生成了精准施肥方案,不仅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还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二)智慧农业技术应用推广
1. 智能农机应用
推广智能播种机、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等智能农机设备。例如,在大型农场,智能播种机可以根据预设的播种密度和深度参数自动播种,提高播种质量。植保无人机可以根据病虫害分布情况精准施药,减少农药使用量。某农场通过使用植保无人机,相比传统喷药方式减少了农药使用量30%,同时提高了病虫害防治效果。
2. 农业物联网技术普及
在农村地区广泛安装农业物联网设备,如智能温室控制系统、智能灌溉系统等。例如,在蔬菜种植基地,通过物联网设备实现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的自动调节,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同时,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农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某蔬菜种植基地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温室环境的自动调节,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七、智慧农业助力城乡融合:智慧农业的社会效益
(一)城乡利益联结通道构建
1. 农产品电商服务平台建设
建设区域性农产品电商服务平台,整合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资源。例如,某平台将当地多个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进行整合,通过线上销售和线下配送相结合的方式,将农产品销售到城市市场。同时,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为农产品生产者提供市场信息,指导生产。某农产品电商平台通过整合当地农产品资源,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
2. 城乡产业协同发展
推动城市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乡村流动,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例如,城市企业投资乡村建设农产品加工企业,利用城市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乡村产业水平。同时,乡村为城市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和休闲旅游服务,实现城乡互利共赢。某城市企业投资乡村建设农产品加工企业,不仅提升了乡村产业水平,还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优质的农产品,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
(二)公共服务供给方式重构
1. 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
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延伸到乡村。例如,通过远程教育平台,乡村学生可以共享城市优质教育资源;通过远程医疗系统,乡村居民可以在线问诊城市医生,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某乡村通过远程教育平台,让学生能够接受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了教育质量。
2. 城乡交通智慧化
建设城乡智慧交通系统,优化城乡交通线路布局。例如,通过智能公交系统,根据农村居民出行需求和农产品运输需求,合理安排公交线路和班次,提高城乡交通便利性。某县通过智能公交系统,优化了城乡公交线路,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出行便利性,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
八、智慧农业推动和美乡村建设:智慧农业的生态与文化效益
(一)乡村生态保护信息化
1.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在乡村地区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和地面传感器等手段,实时监测土壤质量、水质、空气质量等生态环境指标。例如,通过卫星遥感监测乡村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非法占用耕地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某乡村通过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并处理了一起非法占用耕地的行为,保护了乡村生态环境。
2. 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应用
利用智慧农业技术开展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例如,在退耕还林还草项目中,利用无人机播种技术提高播种效率,利用智能灌溉系统保障植被生长所需水分,提高生态修复效果。某乡村通过无人机播种和智能灌溉技术,成功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项目,改善了乡村生态环境。
(二)乡村文化传承数字化
1. 数字文化资源库建设
建立乡村数字文化资源库,将乡村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存储。例如,将乡村的传统手工艺制作过程、民俗活动等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进行记录和存储,方便传承和传播。某乡村通过数字文化资源库,记录了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制作过程和民俗活动,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持。
2. 数字文化产品开发
开发具有乡村文化特色的数字文化产品,如乡村主题的电子书籍、数字音乐、数字绘画等。例如,某乡村将当地的传统民间故事整理成电子书籍,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播,让更多人了解乡村文化,增强了乡村的文化凝聚力。
九、试点示范引领发展:智慧农业的实践探索
Copyright © 2018 景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www.中国景观网.net 备案号:浙ICP备2021007798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 网站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