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运营是一个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它涉及到乡村的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等多个方面。在乡村运营的过程中,存在着四对重要的逻辑关系,这些关系的处理和把握,对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这四对逻辑关系入手,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剖析乡村运营的内在规律和实践路径。
一、建设与运营的关系:从投入走向共生,聚焦运营核心命题
(一)建设与运营的关联
乡村的建设是运营的基础,而运营则是建设成果的持续发挥和价值实现过程。在乡村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设施的建设标准和质量,还要提前规划运营模式。例如,在建设乡村民宿时,要考虑民宿的风格定位、目标客户群体、服务标准等运营要素,确保建成后能够快速投入运营并吸引游客。在浙江省某乡村,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现代化的农业设施和乡村旅游设施。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运营机制,这些设施在建成后一度闲置或利用率低下。后来,当地引入专业的运营团队,将农业设施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开发出农事体验、农产品采摘等特色项目,不仅提高了设施的利用率,还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和村民的增收。
(二)从投入走向共生的转变
从投入走向共生,意味着要让乡村的建设与运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建设阶段,可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后续运营的启动和维护。例如,建设一个乡村文化中心时,预留一部分资金用于文化活动的策划和推广,确保文化中心建成后能够持续运营并发挥其文化传承和教育的功能。在福建某乡村,当地在建设过程中同步引入了社会资本参与运营。社会资本不仅提供了资金支持,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市场资源。通过与社会资本的合作,乡村在建设阶段就明确了运营方向,如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建成后,社会资本负责运营,村民参与其中,形成了良好的共生关系。
(三)运营的核心地位
运营是乡村发展的核心命题,它能够将乡村的资源转化为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贵州某乡村,通过运营,将当地的苗族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了“苗族风情村”品牌。通过运营,他们不仅提升了乡村的知名度,还带动了当地手工艺品、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村民收入显著提高。在运营过程中,要注重品牌建设,通过社交媒体、旅游平台等渠道进行宣传推广,提升乡村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要定期收集游客和村民的反馈,不断优化运营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
二、运营与经营的关系:推进内控与外拓双轮驱动,突破经济天花板
(一)运营与经营的内涵
运营侧重于乡村整体的资源配置、流程管理、品牌塑造等宏观层面的工作,是为乡村的全面发展提供战略规划和保障。经营则更偏向于具体的业务活动,如农产品的生产、销售,乡村旅游项目的日常管理等微观层面的操作。在山东某乡村,当地在运营过程中,制定了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整合了村内的土地资源,发展规模化种植。同时,在经营层面,引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通过运营与经营的结合,该乡村的农产品品牌逐渐在市场上树立起来,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
(二)内控与外拓的双轮驱动
内控是指对乡村内部资源的整合、管理和优化,提高乡村自身的运营效率和质量。外拓则是积极拓展外部市场、资源和合作机会,加强乡村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在江苏某乡村,通过内控优化,建立了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项目审批流程,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和项目实施质量。同时,通过外拓,与周边城市的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引进了先进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和销售渠道。通过内外结合,该乡村的农产品加工产业迅速发展,产品远销国内外。在内控方面,可以建立村民参与的监督机制,确保村内资源的合理使用和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外拓方面,可以通过举办招商会、参加农产品展销会等方式,积极拓展外部市场和合作机会。
(三)突破经济天花板
乡村传统上主要依赖“物业经济”和“资源经济”,但这种方式的发展空间有限。通过运营与经营的结合,可以打造无边界发展的“乡村品牌”,将乡村的特色文化、生态等无形资产转化为经济价值,拓展乡村经济的发展空间。在浙江某乡村,通过运营,将当地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相结合,打造了“生态文化村”品牌。他们不仅发展了乡村旅游,还通过品牌授权,将当地的农产品、手工艺品等推向了更广阔的市场。通过这种无边界的发展模式,该乡村突破了传统的“物业经济”和“资源经济”模式,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在突破经济天花板的过程中,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注册乡村品牌商标,防止品牌被滥用或侵权,确保品牌价值的持续提升。
三、农创客与乡村CEO的关系:实现个体与集体的共赢
(一)农创客与乡村CEO的角色定位
农创客是指在乡村创业的各类人才,他们具有创新思维和专业技能,能够发现乡村的商机并开展具体的创业项目。乡村CEO则是乡村运营的统筹者和管理者,负责乡村整体的运营规划、资源整合、项目协调等工作。在安徽某乡村,一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农创客)利用当地的竹林资源,开发了竹编工艺品。乡村CEO发现这一项目后,将其纳入乡村整体运营规划,通过整合资源,为该农创客提供了展示和销售渠道。同时,乡村CEO还组织村民学习竹编技艺,带动了更多村民参与其中,形成了产业集群。
Copyright © 2018 景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www.中国景观网.net 备案号:浙ICP备2021007798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 网站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