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加入
免费发布
景观档案,记录中国景观历史。
  • 暂无相关记录!
新闻news
中医药+跨界融合:打造康养文旅新极核的战略蓝图
来源: | 作者:编辑部 | 发布时间: 2025-09-11 | 80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当今时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中医药与康养文旅的跨界融合正成为一种备受瞩目的新兴趋势。这种融合模式不仅契合国家战略,促进产业升级,还能传承与创新中医药文化,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健康养生体验。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医药与康养文旅跨界融合的战略意义、发展策略以及实践路径,展示其在打造康养文旅新极核中的巨大潜力和价值。

 一、战略意义

(一)契合国家战略

中医药与康养文旅的融合是“健康中国”战略落地的重要举措。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推动下,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从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向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全方位的健康管理。中医药在“治未病”、养生保健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与康养文旅产业融合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健康养生体验,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落地实施。例如,在一些中医药康养旅游项目中,游客可以体验中医体检、针灸推拿、中药调理等服务,这些服务不仅能够帮助游客预防疾病,还能提升他们的健康水平。

同时,这种融合也是推动大健康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健康产业涵盖医疗、保健、养老、旅游等多个领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中医药作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康养文旅产业的跨界融合能够打破产业边界,促进各产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推动大健康产业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发展。例如,中医药企业可以与旅游企业合作,开发中医药养生旅游线路,将中医药的健康养生理念与旅游的体验性相结合,为消费者提供全新的体验。

(二)促进产业升级

中医药与康养文旅的融合能够有效拓展产业边界。传统中医药产业主要集中在药品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而与康养文旅产业融合后,产业边界得以拓展。例如,中医药企业可以涉足康养旅游项目开发、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建设、养生度假村运营等领域,开发出中医药养生旅游线路、中医药文化体验之旅等新产品,为消费者提供全新的体验。这种融合还能提升产业附加值。通过将中医药的健康养生理念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体验性、娱乐性相结合,能够创造出更具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比如,开发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高端养生度假产品,如私人定制的中医药养生套餐、中医药主题的豪华度假村等,满足高端消费者的需求,提升产业整体附加值。

 (三)传承与创新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但在现代社会面临着传承的挑战。康养文旅产业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平台。在旅游景区、康养度假区等场所,通过建设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展示馆,举办中医药文化节、讲座等活动,能够让中医药文化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大众,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的历史、理论、实践等,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例如,在一些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中,游客可以参观中医药博物馆,了解中医药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内涵。

跨界融合也为中医药文化的创新提供了契机。在与现代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的过程中,中医药文化可以与现代科技、时尚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新的文化产品和表现形式。例如,开发中医药主题的动漫、游戏、影视作品等,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中医药文化;或者将中医药养生理念融入现代时尚的休闲生活方式中,如中医药养生瑜伽、中医药美容护肤等,使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发展策略

 (一)政策支持与引导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为中医药与康养文旅的融合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引导。首先,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对从事中医药康养旅游项目开发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对新建的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康养度假村等项目,在建设初期给予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力度。例如,对于投资超过一定规模的中医药康养项目,可以给予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

其次,设立专项财政补贴资金,支持中医药康养文旅融合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对开发具有创新性、示范性的中医药康养旅游产品的企业给予资金补贴,鼓励企业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对举办中医药文化节、康养旅游推介会等大型活动的地方政府或企业给予补贴,提升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例如,对于举办中医药文化节的地区,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用于活动的组织和宣传。

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快制定中医药康养文旅融合产业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明确中医药康养旅游服务的质量标准、安全标准,规范中医药文化展示、养生保健服务等环节的操作流程,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例如,制定中医药养生旅游线路的服务规范,规定线路中中医药文化体验、养生保健服务等内容的时长、质量要求等。

(二)资源整合与共享

整合中医药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是中医药与康养文旅融合的关键。对当地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中医医疗机构、中药材加工企业等中医药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同时整合旅游资源,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将两者有机结合,打造具有特色的中医药康养文旅项目。例如,将中药材种植基地打造成观光旅游景点,游客可以参观中药材种植过程、了解中药材知识;将中医医疗机构与旅游景区合作,为游客提供中医体检、养生保健等服务。

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整合与中医药相关的文化资源,如中医药古籍、传说故事、传统技艺等。将这些文化资源融入康养文旅项目中,提升项目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例如,在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中设置中医药古籍展览馆、中医药传说故事长廊等,让游客在游玩过程中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打破地区限制,加强区域间的中医药康养文旅资源整合与共享。不同地区可以根据自身资源优势,联合开发跨区域的中医药康养旅游线路。例如,将东部地区的中医药产业优势与西部地区的自然景观优势相结合,开发一条贯穿东西的中医药康养之旅线路,实现区域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打造中医药康养文旅产业的新极核。

(三)品牌建设与推广

品牌是中医药康养文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明确中医药康养文旅品牌的定位,突出其独特性、差异性。品牌定位可以从地域特色、文化内涵、产品特色等方面入手。例如,以“岭南中医药康养之旅”为品牌定位,突出岭南地区中医药文化特色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品牌塑造方面,注重品牌形象设计,包括品牌标志、品牌口号等。设计具有辨识度和吸引力的品牌标志,提炼简洁有力的品牌口号,如“康养岭南,药膳养生”,让品牌深入人心。

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品牌传播与推广。线上方面,建立中医药康养文旅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产业动态、产品信息、旅游攻略等内容,吸引游客关注。同时,与知名旅游网站、社交媒体平台合作,开展线上推广活动,如举办中医药康养旅游线路评选、中医药文化知识竞赛等。线下方面,参加国际国内旅游展会、中医药展会等,设立专门的展位,展示中医药康养文旅产品和服务;在交通枢纽、旅游景区等场所投放广告,提升品牌知名度。此外,还可以邀请旅游达人、中医药专家等进行实地体验,通过他们的推荐和口碑传播,扩大品牌影响力。

建立健全品牌维护机制,加强对品牌使用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品牌形象不受损害。定期收集消费者对品牌的反馈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优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品牌质量和服务水平。

 (四)人才培养与引进

人才是中医药康养文旅产业发展的关键。推动高校和职业院校教育体系改革,开设中医药康养文旅相关专业和课程。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了中医药基础理论、养生保健知识等课程外,增加旅游管理、市场营销、服务礼仪等课程。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与中医药企业、旅游景区、康养机构等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出既懂中医药知识又熟悉康养文旅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针对在职人员,开展中医药康养文旅人才培训项目。组织中医药专家、旅游行业专家等举办专题讲座、培训课程,提升在职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例如,对旅游景区工作人员进行中医药文化知识培训,让他们能够为游客提供专业的中医药文化讲解服务;对康养机构工作人员进行旅游服务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的中医药康养文旅人才。对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住房、子女教育、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对在中医药康养文旅产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奖励,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三、实践路径

 (一)中医药+森林康养

森林康养是一种新兴的康养方式,结合中医药文化,能够创造出独特的康养体验。在森林康养基地内开辟专门的中草药种植园,种植各种常见和珍稀的中草药。设置标识牌,介绍中草药的名称、功效、生长习性等知识,让游客在观赏中草药的同时,学习中医药文化。定期举办中草药科普讲座,邀请中医药专家为游客讲解中草药的采集、炮制、应用等知识,增强游客对中医药的了解和兴趣。

利用森林资源丰富的天然植物资源,开发森林药浴项目。根据不同的养生需求,配置相应的中草药药方,如祛湿药浴、养颜药浴、安神药浴等。游客在森林中享受药浴的同时,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疗愈力量。此外,还可以结合中医推拿、针灸等养生保健服务,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养生体验。

设计以中医药养生为主题的森林康养旅游线路。线路中包括中草药种植园参观、森林药浴体验、中医养生讲座、森林徒步等项目。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既能欣赏森林美景,又能体验中医药养生服务,达到身心放松、养生保健的目的。例如,一条“森林康养一日游”线路,上午游客参观中草药种植园,了解中医药文化;中午在森林餐厅享用药膳午餐;下午进行森林药浴和中医推拿服务;傍晚在森林中徒步,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二)中医药+特色小镇

中医药康养小镇是一种集养生、养老、旅游、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城镇发展模式。在中医药康养小镇的规划建设中,注重产业的规划与布局。以中医药为核心,围绕养生、养老、旅游、休闲等产业进行布局。例如,建设中医药产业园区,引进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中医医疗机构等;打造康养度假区,建设养生酒店、养老公寓等设施;开发文化旅游街区,展示中医药文化、民俗文化等。通过合理的产业布局,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让游客在小镇中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在小镇的建筑风格、街道布局、景观设计等方面融入中医药文化元素。例如,建筑设计采用传统的中医药建筑风格,街道两旁设置中医药文化雕塑、壁画等。开发丰富的中医药文化体验项目,如中医药文化主题游园活动、中医药养生工坊体验、中医药民俗文化表演等。游客可以在小镇中参观中医药博物馆,了解中医药发展历史;在中医药养生工坊亲手制作中药香囊、药膳等;观看中医药民俗文化表演,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鼓励当地社区居民参与中医药康养小镇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培训,让居民掌握中医药养生知识和旅游服务技能,参与到小镇的旅游服务、中医药种植加工等工作中。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居民收入,还能增强居民对小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注重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规划旅游资源开发,避免过度商业化,确保小镇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中医药+旅游线路

设计以中医药养生为主题的旅游线路,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选择。根据不同的中医药养生主题,设计多样化的旅游线路。例如,“中医养生之旅”线路,以中医诊疗、养生保健服务为核心,游客可以在沿线的中医医院、养生馆等接受专业的中医体检、针灸推拿、中药调理等服务;“药膳美食之旅”线路,以品尝药膳美食为主题,游客可以参观药膳制作过程,品尝各种药膳菜肴,了解药膳的养生功效;“中医药文化研学之旅”线路,以中医药文化学习和研究为主题,游客可以参观中医药博物馆、古迹遗址,参加中医药文化讲座、学术交流活动等。在旅游线路设计中,注重突出线路的特色和亮点,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能够获得独特的体验。

完善旅游线路中的服务配套设施,提升服务品质。在交通方面,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如安排专车接送、设置旅游专线等,方便游客出行。在住宿方面,根据游客的需求和预算,提供不同档次的住宿选择,从高端的养生度假酒店到经济实惠的民宿等。在餐饮方面,注重药膳美食的开发和推广,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能够享受到养生保健的效果。同时,加强对旅游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加强中医药康养旅游线路的推广,拓展市场渠道。通过旅游推介会、网络平台、旅行社等渠道,将旅游线路推向市场。与国内外知名旅行社合作,将中医药康养旅游线路纳入旅行社的产品体系,扩大线路的销售范围。利用社交媒体、旅游博主等进行线上推广,通过他们的推荐和分享,吸引更多的游客关注。此外,还可以针对不同目标市场,如国内中高端游客市场、国际游客市场等,制定个性化的推广策略,提高线路的市场竞争力。

 (四)中医药+文化科普

中医药文化科普是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途径。建设中医药文化科普基地,如中医药博物馆、科普馆等。在展示内容设计上,注重系统性和趣味性。采用实物展示、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医药的历史起源、发展脉络、理论体系、诊疗技术、中药材资源等方面的内容。例如,设置中医药古籍展示区,展示珍贵的中医药古籍善本;设置中药材标本展示区,展示各种中药材的实物标本和标本制作过程;设置中医诊疗技术体验区,让游客体验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诊疗技术。

定期组织中医药文化科普活动,如中医药文化节、科普讲座、药膳制作比赛等。在活动形式上不断创新,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例如,在中医药文化节期间,举办中医药文化展览、中医药知识竞赛、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体验等活动,让游客在参与活动中了解中医药文化;开展中医药科普讲座,邀请中医药专家为游客讲解中医药养生知识、常见疾病的中医药防治方法等;举办药膳制作比赛,让游客亲自参与药膳制作,感受药膳的魅力。

将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与旅游体验深度融合,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例如,在旅游景区内设置中医药文化科普长廊,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可以随时了解中医药文化知识;在中医药康养旅游线路中,增加中医药文化科普讲解环节,由专业的讲解员为游客讲解沿途的中医药文化景点和知识;开发中医药文化科普旅游产品,如中医药文化主题的纪念品、科普书籍等,让游客在旅游购物过程中也能学习中医药文化。

 (五)中医药+国际融合

加强中医药与国际康养文旅产业的融合,能够提升中医药康养文旅产业的国际化水平。加强与国际知名康养机构、医疗机构、旅游企业等的合作,开展中医药康养文旅国际合作项目。引进国际先进的康养理念、技术、管理模式等,提升中医药康养文旅产业的国际化水平。例如,与国外的康养度假村合作,共同开发具有国际特色的中医药康养旅游产品;引进国外先进的中医诊疗设备和技术,提升中医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将中医药康养文旅产品推向世界。参加国际旅游展会、康养论坛等活动,展示中国的中医药康养文旅产业成果,吸引国际游客的关注。加强中医药康养文旅品牌的国际推广,通过国际媒体、旅游网站等渠道,宣传中国的中医药康养文旅产品和服务。例如,制作英文版的中医药康养文旅宣传资料,向国际游客介绍中国的中医药文化、康养旅游线路、特色产品等;在国际旅游网站上开设中医药康养文旅专栏,展示中国的中医药康养文旅资源和产品。

开展中医药文化交流与合作活动,促进中医药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举办中医药文化国际交流活动,邀请国外的专家学者、游客等来中国参加中医药文化讲座、研讨会、体验活动等。同时,组织中国的中医药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交流,向国外展示中国的中医药文化魅力。通过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和认可,为中医药康养文旅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四、案例分析

 (一)大通县“医养+文旅”模式

大通县地处高原,拥有独特的高原气候、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础。大通县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构建了“气候疗养+藏医药保健+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围绕这一模式,建设了多个康养度假区,如大通县高原康养度假区。在度假区内,设置了藏医药保健中心,提供藏医药浴、藏药按摩、藏药膳等特色服务;利用当地的自然景观资源,开发了森林徒步、草原骑行等生态旅游项目;同时,建设了藏医药文化展示馆,向游客展示藏医药的历史、文化、诊疗技术等,让游客在享受康养服务的同时,感受藏医药文化的魅力。

大通县的藏医药保健服务是其“医养+文旅”模式的核心特色之一。藏医药浴是当地最受欢迎的保健项目之一,游客可以在专业的藏医药浴中心,使用天然的藏药草药进行药浴,通过药浴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治疗一些慢性疾病。藏药膳也是特色服务之一,当地根据藏医药理论,结合高原食材,开发了多种药膳菜品,如藏药炖鸡、藏药养生粥等,游客可以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大通县将“医养+文旅”模式的市场定位为中高端康养旅游市场,主要面向国内的中高收入群体和国际游客。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大通县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拓展活动。在国内市场,加强与国内知名旅行社、康养机构的合作,将大通县的康养旅游产品纳入其产品体系,扩大产品的销售渠道。在国际市场,积极参加国际旅游展会,向国际游客展示大通县的高原康养旅游产品,吸引国际游客前来体验。

大通县注重“医养+文旅”品牌的建设与推广。通过打造“大通高原康养之旅”品牌,突出大通县高原气候、藏医药保健、生态旅游等特色。在品牌推广方面,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宣传。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发布大通县康养旅游的广告宣传;在旅游网站、社交媒体平台上开设大

通县康养旅游专栏,发布旅游攻略、游客评价等内容;邀请旅游博主、网红等来大通县体验康养旅游产品,并通过他们的推荐和分享,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同时,大通县还注重品牌质量的提升,加强对康养旅游服务质量的监管,确保游客能够获得高品质的旅游体验,从而提升品牌的美誉度。

(二)桂东县“中医药+康养文旅”模式

桂东县地处湖南省东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气候条件,被誉为“天然氧吧”。同时,桂东县具有悠久的中医药文化历史,中药材资源丰富。桂东县在“中医药+康养文旅”模式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创新打造了“中医药+养生+旅游+科普”的融合发展模式。围绕这一模式,开发了一系列特色项目和产品。例如,建设了桂东县中医药康养小镇,小镇内集中医药文化展示、养生保健服务、旅游休闲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在中医药康养小镇的建设中,桂东县注重产业的规划与布局。以中医药为核心,围绕养生、养老、旅游、休闲等产业进行布局。建设了中医药产业园区,引进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中医医疗机构等;打造了康养度假区,建设了养生酒店、养老公寓等设施;开发了文化旅游街区,展示了中医药文化、民俗文化等。通过合理的产业布局,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了产业协同发展。

桂东县的中医药文化体验项目丰富多彩。在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中,设置了中医药古籍展览馆、中医药传说故事长廊等,让游客在游玩过程中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开发了丰富的中医药文化体验项目,如中医药文化主题游园活动、中医药养生工坊体验、中医药民俗文化表演等。游客可以在小镇中参观中医药博物馆,了解中医药发展历史;在中医药养生工坊亲手制作中药香囊、药膳等;观看中医药民俗文化表演,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桂东县还注重中医药文化的科普教育。建设了中医药文化科普基地,如中医药博物馆、科普馆等。在展示内容设计上,注重系统性和趣味性。采用实物展示、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医药的历史起源、发展脉络、理论体系、诊疗技术、中药材资源等方面的内容。定期组织中医药文化科普活动,如中医药文化节、科普讲座、药膳制作比赛等。在活动形式上不断创新,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

桂东县的“中医药+康养文旅”模式在市场推广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桂东县将目标市场定位于中高端康养旅游市场,主要面向国内的中高收入群体和国际游客。通过参加国际国内旅游展会、举办旅游推介会等方式,将桂东县的中医药康养文旅产品推向市场。利用社交媒体、旅游博主等进行线上推广,通过他们的推荐和分享,吸引更多的游客关注。同时,桂东县还注重品牌质量的提升,加强对康养旅游服务质量的监管,确保游客能够获得高品质的旅游体验,从而提升品牌的美誉度。

通过上述详细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中医药与康养文旅的跨界融合不仅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在实践中也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价值。这种融合模式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健康养生体验,同时也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开辟了新的路径。


专访记录
最新加入
景观文化
  • 浙景杭协

    浙景杭协

    协会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