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乡村运营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许多乡村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着战略定位模糊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乡村的发展效率,还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运营失败。因此,明确乡村的战略定位,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是乡村运营成功的关键。
一、避免战略定位模糊的方法
(一)深入调研
乡村运营的第一步是深入调研,全面了解乡村的自然环境、文化资源、产业基础和交通区位等条件。只有充分了解乡村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符合其特点的发展战略。
1. 自然环境调研
地形地貌:考察乡村的地形地貌,如山脉、河流、湖泊、森林等。例如,一个山区村庄如果拥有丰富的山林资源和清澈的溪流,就可以考虑发展以山林徒步、溪边垂钓等自然体验项目为主的旅游村。具体来说,可以规划多条徒步线路,设置观景台和休息区,让游客在徒步过程中欣赏自然美景。
气候条件: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这对于农业生产和旅游活动的安排至关重要。例如,南方的乡村适合发展四季观光农业,可以种植花卉、水果等,吸引游客四季前来观赏和采摘。北方的乡村则可以利用冬季的冰雪资源发展冰雪旅游,如举办冰雪节、雪雕展等活动。
水资源:水资源丰富的乡村可以发展水上旅游项目,如划船、垂钓等,也可以利用水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如水稻种植、水产养殖等。例如,江南水乡的乡村可以利用其丰富的水资源,发展水乡特色的旅游项目,如乌篷船游览、水乡人家体验等。
2. 文化资源调研
历史文化遗迹:梳理乡村的历史文化遗迹,如古建筑、历史街区、古遗址等。例如,北京的南锣鼓巷保存完好的元代胡同和四合院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可以围绕这些资源开发文化旅游项目,如古建筑参观、胡同文化体验等。
传统民俗文化: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民间艺术表演等。例如,贵州的西江千户苗寨以其独特的苗族文化吸引大量游客,游客可以参与苗族的芦笙舞、苗族银饰制作等民俗活动。具体来说,可以定期举办苗族传统节日庆典,如苗年、姊妹节等,让游客深入体验苗族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例如,安徽的黄梅戏是当地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围绕黄梅戏开发文创产品和文化体验活动,如黄梅戏表演、戏曲服饰体验等。
3. 产业基础调研
农业产业:了解乡村现有的农业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养殖业等。如果一个村庄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水果种植产业,且周边有水果加工企业,那么可以考虑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发展水果采摘旅游、水果深加工体验等项目。具体来说,可以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发水果加工体验工坊,让游客参与水果加工过程。
手工作坊:调查乡村内是否有传统手工作坊,如木雕、刺绣、陶瓷等。这些手工作坊不仅可以作为文化展示的窗口,还可以开发成文创产品,增加村民收入。例如,苏州的刺绣小镇,游客可以参观刺绣工坊,学习刺绣技艺,购买刺绣作品。
农产品加工企业:了解乡村内是否有农产品加工企业,这些企业可以为乡村的农业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例如,山东的龙口粉丝产业,当地有众多的粉丝加工企业,可以与这些企业合作,开发粉丝加工体验项目,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4. 交通区位调研
交通便利性:分析乡村与周边城市、交通枢纽的连接情况。如果村庄距离城市较近,交通便利,那么发展旅游村更容易吸引城市游客。具体来说,可以规划旅游专线,方便游客从城市直达乡村。
交通设施:评估乡村现有的交通设施,如公路、铁路、机场等。如果交通设施不完善,需要优先考虑改善交通条件,以便更好地吸引游客和物流运输。例如,可以争取政府支持,修建通往乡村的高速公路或铁路支线。
(二)明确目标
乡村运营的目标应该是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而不是单纯追求某一种发展模式。明确目标可以帮助乡村在运营过程中保持方向一致,避免盲目跟风和资源浪费。
1. 短期目标
基础设施改善:在乡村运营的初期,可以设定一些具体的短期目标,如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村庄环境等。例如,对于一个计划发展旅游村的乡村,短期目标可以是修建停车场、完善村内道路标识、提升村民的旅游服务意识等。具体来说,可以组织村民进行旅游服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技能和职业素养。
产业起步:选择一个或几个具有潜力的产业进行初步发展,如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手工艺品制作等。通过短期的产业起步,为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例如,可以引进一些适合当地种植的特色农产品品种,进行小规模试种,积累经验后逐步扩大种植规模。
2. 中期目标
产业规模扩大:中期目标可以是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品牌影响力。以文创村为例,中期目标可以是打造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创品牌,如当地的特色手工艺品品牌,通过参加各类文化展会、线上推广等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具体来说,可以组织村民参加手工艺品制作培训,提高产品质量,同时通过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进行线上推广。
游客量增加:对于旅游村,中期目标可以是增加游客量,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重游率。通过开发更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提升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例如,可以开发夜间旅游项目,如乡村夜市、篝火晚会等,丰富游客的夜间体验。
3. 长期目标
可持续发展:长期目标应着眼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村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例如,旅游村的长期目标可以是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同时保持乡村的原生态风貌和传统文化特色。具体来说,可以制定生态保护规划,限制过度开发,保护乡村的自然环境。
品牌建设:通过长期的品牌建设,提升乡村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例如,通过持续的品牌推广和质量提升,使乡村的农产品或文创产品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具体来说,可以定期举办品牌推广活动,如农产品展销会、文创产品展览等,提升品牌影响力。
(三)发挥优势
每个乡村都有其独特的资源和优势,乡村运营需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形成差异化的发展模式。
1. 资源优势互补
自然与文化结合:如果乡村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将自然景观与文化体验相结合,打造文化旅游村。例如,云南的普洱茶乡,游客可以在欣赏茶山美景的同时,参与采茶、制茶等文化体验活动。具体来说,可以开发茶文化体验园,设置采茶、制茶、品茶等环节,让游客深入了解普洱茶文化。
产业与旅游结合:将农业产业与旅游相结合,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例如,山东的龙口粉丝产业,游客可以参观粉丝加工过程,同时参与农产品采摘活动。具体来说,可以开发粉丝加工体验工坊,让游客亲手制作粉丝,体验传统工艺。
2. 优势动态调整
环境变化适应:乡村的优势可能会随着时间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在运营过程中要不断评估和调整战略定位。例如,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一些原本以传统农业为主的乡村,可以利用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和康养旅游,将产业村转型为具有旅游功能的康养村。具体来说,可以开发生态农业体验园,提供有机蔬菜采摘、健康养生讲座等服务。
市场需求适应: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例如,随着电商的兴起,乡村可以利用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将农产品和文创产品销售到更广泛的市场。具体来说,可以培训村民掌握电商运营技能,开设线上店铺,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销售产品。
(四)避免盲目跟风
乡村运营不能盲目跟风,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
1. 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借鉴:可以借鉴其他乡村的成功经验,但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取舍。例如,浙江的莫干山民宿集群发展非常成功,但其他地区不能简单地照搬其模式。如果当地没有莫干山那样的自然环境和区位优势,盲目发展高端民宿可能会面临客源不足、运营成本过高等问题。具体来说,可以分析莫干山民宿的成功因素,如独特的自然环境、高品质的服务、精准的市场定位等,结合自身条件进行调整和应用。
失败案例警示:分析其他乡村失败的案例,避免重蹈覆辙。例如,一些乡村盲目跟风发展旅游,但由于缺乏旅游资源和基础设施,最终导致项目失败,造成资源浪费。具体来说,可以总结失败案例的原因,如资源评估不足、市场定位不准、运营管理不善等,引以为戒。
2. 风险评估
市场风险:评估市场需求的稳定性和变化趋势。例如,发展旅游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项目开发,如果当地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和稳定的客源市场,可能会导致项目失败,造成资源浪费。具体来说,可以进行市场调研,分析游客需求、竞争对手情况等,制定合理的市场策略。
运营风险:评估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如管理不善、服务质量不高、市场竞争激烈等。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提前制定应对措施,降低运营风险。例如,可以制定服务质量标准,定期对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服务质量。
二、旅游村、文创村、产业村的区别
(一)旅游村
旅游村以自然景观、田园风光、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为核心,主要发展旅游相关产业,如农家乐、民宿、观光农业、旅游纪念品制作等。
1. 核心资源
自然景观:如山脉、河流、湖泊、森林等。例如,桂林阳朔的漓江山水是其核心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具体来说,漓江的山水风光可以通过游船游览、徒步观光等方式呈现给游客,让游客充分感受自然之美。
田园风光:包括广阔的农田、果园、茶园等。例如,云南的普洱茶乡,游客可以漫步茶园,欣赏茶山美景,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具体来说,可以开发茶园观光线路,设置采茶体验区和制茶工坊,让游客参与茶叶制作过程。
民俗风情:当地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民间艺术表演等。例如,贵州的西江千户苗寨,苗族的芦笙舞、苗族银饰制作技艺等民俗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说,可以定期举办苗族传统节日庆典,如苗年、姊妹节等,让游客深入体验苗族文化。
2. 产业重点
住宿产业:发展农家乐、民宿、度假村等多种住宿形式。农家乐可以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菜和住宿服务,民宿则更注重个性化和文化氛围的营造。例如,莫干山的民宿注重设计感和舒适度,将现代元素与乡村风格相结合,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住宿体验。具体来说,可以邀请专业设计师对民宿进行设计,提升民宿的品质和吸引力。
餐饮产业:除了农家乐提供的特色菜肴外,还可以开发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街或小吃摊。例如,成都的宽窄巷子,游客可以品尝到各种成都特色小吃,如龙抄手、钟水饺等。具体来说,可以组织当地村民开设特色小吃摊,丰富游客的餐饮选择。
旅游纪念品产业:开发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如手工艺品、土特产等。例如,苏州的刺绣、景德镇的瓷器等都是当地的特色旅游纪念品。具体来说,可以与当地手工艺人合作,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
观光农业产业:打造观光果园、花卉园、蔬菜园等,让游客可以参与采摘、种植等活动。例如,无锡的阳山桃花源,游客可以在春季观赏桃花,秋季采摘水蜜桃。具体来说,可以开发四季采摘项目,如春季草莓采摘、夏季葡萄采摘、秋季苹果采摘等,丰富游客的体验。
3. 运营模式
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完善的交通设施,包括公路、停车场等;住宿设施,如酒店、民宿等;餐饮设施,如餐厅、小吃摊等;以及旅游服务设施,如游客服务中心、导览标识等。具体来说,可以争取政府支持,修建通往乡村的公路和停车场,提升交通便利性;同时,鼓励村民参与住宿和餐饮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旅游产品开发:根据当地资源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如自然风光游览线路、民俗文化体验活动、乡村休闲度假套餐等。例如,黄山风景区开发了登山游览线路、云海观赏点等自然景观旅游产品,同时结合当地文化开发了徽派建筑文化体验活动。具体来说,可以邀请专业旅游规划团队,对乡村资源进行评估和规划,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
营销推广: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进行营销推广。线上可以通过旅游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等进行宣传推广;线下可以通过参加旅游展会、与旅行社合作等方式吸引游客。例如,乌镇通过与各大旅游网站合作,推出乌镇旅游套餐,同时在各大城市举办乌镇旅游推介会,吸引游客前往。具体来说,可以制定营销计划,定期发布旅游信息,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活动,提升乡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文创村
文创村以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传统技艺等文化资源为核心,主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如民俗博物馆、手工艺品制作、文化体验活动、文化艺术创作等。
1. 核心资源
历史文化遗迹:如古建筑、历史街区、古遗址等。例如,北京的南锣鼓巷保存完好的元代胡同和四合院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可以围绕这些资源开发文化旅游项目。具体来说,可以将古建筑修缮后开发为文化展览馆、民俗博物馆,展示当地的历史文化。
传统民俗文化:包括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民俗活动等。例如,山东的潍坊是中国著名的风筝之都,当地的风筝制作技艺和风筝文化是其重要的文创资源。具体来说,可以开发风筝制作体验工坊,让游客参与风筝制作过程,体验传统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例如,安徽的黄梅戏是当地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围绕黄梅戏开发文创产品和文化体验活动。具体来说,可以开发黄梅戏表演、戏曲服饰体验等项目,让游客深入了解黄梅戏文化。
2. 产业重点
文化创意产品制作:开发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如手工艺品、文化艺术品、创意家居用品等。例如,景德镇的陶瓷文创产品,将传统的陶瓷制作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发出各种具有创意的陶瓷工艺品。具体来说,可以与当地手工艺人和设计师合作,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
文化体验活动组织:举办各种文化体验活动,如民俗文化节、传统手工艺制作体验活动、文化讲座等。例如,苏州的刺绣小镇,游客可以参加刺绣制作体验活动,学习刺绣技艺。具体来说,可以定期举办刺绣文化节,邀请刺绣大师进行现场教学和表演,提升活动的吸引力。
文化艺术创作:吸引艺术家、设计师等入驻,开展文化艺术创作活动。例如,厦门的曾厝垵文创村,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和设计师在此开设工作室,进行绘画、雕塑、设计等创作活动。具体来说,可以提供优惠的入驻政策,吸引艺术家和设计师入驻,为文创村注入新的活力。
3. 运营模式
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在保护历史文化遗迹和传统民俗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例如,对古建筑进行修缮保护,同时将其开发为文化展览馆、民俗博物馆等。具体来说,可以制定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和措施,确保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文创产品营销: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售文创产品。线上可以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媒体平台等进行销售;线下可以在当地设立文创产品专卖店,或者参加各类文化展会进行销售。例如,故宫文创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故宫系列文创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具体来说,可以邀请专业营销团队,制定营销策略,提升文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文化活动策划与推广:策划和推广各种文化体验活动,吸引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参与。例如,举办国际文化艺术节、民俗文化节等活动,提升文创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具体来说,可以邀请专业活动策划团队,制定活动方案,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参与。
(三)产业村
产业村以农业产业为基础,主要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产业。
1. 核心资源
特色农业资源:如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等。例如,新疆的吐鲁番以葡萄种植为主,其特色葡萄资源是产业村的核心资源。具体来说,可以引进优良的葡萄品种,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葡萄的品质和产量。
农产品加工资源:包括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技术等。例如,山东的龙口粉丝,当地有众多的粉丝加工企业,将红薯等农产品加工成粉丝,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具体来说,可以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发新的粉丝加工技术,提升产品质量。
农村电商资源:包括电商平台、物流配送体系等。例如,江苏的沭阳花木产业,通过电商平台将当地的花木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具体来说,可以培训村民掌握电商运营技能,建立物流配送中心,提升电商运营效率。
2. 产业重点
特色农业种植与养殖: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和养殖产业,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例如,海南的热带水果种植,通过引进优良品种、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水果的品质和产量。具体来说,可以与农业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
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例如,将水果加工成果汁、果脯等产品,将粮食加工成面粉、米粉等产品。同时,通过电商平台等渠道将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具体来说,可以建立农产品加工园区,吸引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
农村电商产业:发展农村电商产业,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例如,通过直播带货、电商平台店铺等方式,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销售出去,提高农民收入。具体来说,可以举办电商培训活动,提升村民的电商运营能力,同时与物流企业合作,建立冷链物流配送体系,确保农产品的新鲜度。
3. 运营模式
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公司 + 农户”“合作社 + 农户”等模式,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例如,一些大型农业企业与农户签订合同,提供种子、化肥、技术等支持,农户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种植或养殖,企业负责收购和销售。具体来说,可以成立农业合作社,组织农户进行规模化种植和养殖,提升农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
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例如,五常大米通过品牌建设,提高了其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品牌大米。具体来说,可以制定品牌建设规划,设计品牌标识,开展品牌宣传活动,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电商营销与物流配送:通过电商平台进行农产品营销,同时建立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确保农产品能够及时、安全地送达消费者手中。例如,一些农村电商企业与物流企业合作,建立了冷链物流配送体系,确保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具体来说,可以与电商平台合作,开展线上营销活动,同时建立物流配送中心,提升物流配送效率。
三、乡村运营战略定位的案例分析
(一)泰山村(旅游村)
泰山村位于城市周边,交通便利,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黄帝文化资源。其战略定位是打造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旅游村。
1. 实施策略
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停车场、完善村内道路标识、提升住宿和餐饮设施等。具体来说,可以争取政府支持,修建通往乡村的公路和停车场,提升交通便利性;同时,鼓励村民参与住宿和餐饮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旅游产品开发:开发黄帝文化体验活动、自然景观游览线路、农家乐体验项目等。具体来说,可以开发黄帝文化体验园,设置文化展示区、祭祀体验区等,让游客深入了解黄帝文化;同时,开发自然景观游览线路,设置观景台和休息区,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营销推广:通过旅游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等进行宣传推广,与周边城市的旅行社合作,推出旅游套餐。具体来说,可以制定营销计划,定期发布旅游信息,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活动,提升乡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 成效
游客数量增加:泰山村的游客数量逐年增加,村民收入显著提高。具体来说,通过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提升服务质量,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村民的收入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村庄环境改善:村庄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环境更加整洁美观。具体来说,通过修建停车场、完善道路标识等措施,提升了村庄的整体环境。
文化传承:黄帝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弘扬,提升了乡村的文化软实力。具体来说,通过开发黄帝文化体验活动,让更多的游客了解黄帝文化,提升了乡村的文化影响力。
(二)合掌村(文创村)
合掌村位于山区,交通相对不便,但拥有独特的传统建筑——合掌造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其战略定位是打造以传统建筑保护和民俗文化传承为核心的文创村。
1. 实施策略
文化资源保护:对合掌造进行修缮保护,建立民俗博物馆,展示当地的民俗文化。具体来说,可以争取政府支持,对合掌造进行修缮保护,同时建立民俗博物馆,展示当地的民俗文化。
文创产品开发:开发以合掌造和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如手工艺品、文化艺术品等。具体来说,可以与当地手工艺人合作,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
文化活动策划:举办传统节日庆典、民歌歌谣表演等文化活动,吸引游客参与。具体来说,可以定期举办传统节日庆典,如春节、端午节等,让游客深入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
2. 成效
知名度提升:合掌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了提升,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具体来说,通过开发多样化的文创产品和文化活动,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提升了乡村的知名度。
文创产品销售良好:文创产品受到游客的喜爱,销售情况良好,增加了村民收入。具体来说,通过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文化保护意识增强:村民的文化保护意识得到了增强,更加重视传统建筑和民俗文化的保护。具体来说,通过开展文化保护活动,提升了村民的文化保护意识,形成了良好的文化保护氛围。
(三)三瓜公社(产业村)
三瓜公社位于农村地区,交通便利,拥有良好的农业产业基础。其战略定位是打造集特色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为一体的产业村。
1. 实施策略
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公司 + 农户”模式,发展特色农业种植,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具体来说,可以与农业企业合作,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提升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
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同时,通过电商平台将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具体来说,可以建立农产品加工园区,吸引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
品牌建设:打造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具体来说,可以制定品牌建设规划,设计品牌标识,开展品牌宣传活动,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 成效
产业规模扩大:三瓜公社的农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销售良好,村民收入大幅提高。具体来说,通过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和农产品加工,提升了农业产业的附加值,增加了村民收入。
品牌影响力提升:通过品牌建设,三瓜公社的农产品在全国市场上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具体来说,通过开展品牌宣传活动,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消费者更愿意购买三瓜公社的农产品。
带动区域发展:三瓜公社的成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农业产业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区域经济效应。具体来说,通过发展农村电商产业,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农业产业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区域经济效应。
四、结语与展望
乡村运营战略定位是乡村发展的关键。通过深入调研、明确目标、发挥优势和避免盲目跟风,乡村可以在旅游村、文创村和产业村等多种发展模式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只有精准的战略定位,才能充分发挥乡村的资源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Copyright © 2018 景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www.中国景观网.net 备案号:浙ICP备2021007798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 网站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