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加入
免费发布
景观档案,记录中国景观历史。
  • 暂无相关记录!
新闻news
万亩黄精产业的三产融合之路:从种植到文旅的全方位探索
来源: | 作者:编辑部 | 发布时间: 2025-10-04 | 313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当今时代,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黄精,作为一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的中药材,其种植产业在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将详细探讨如何通过三产融合,打造万亩黄精种植产业,实现从种植到加工再到文旅的全方位发展。

 一、第一产业:种植与种苗培育

 (一)种植基地建设

1. 选址规划

万亩黄精种植产业的起点在于科学选址。专业团队深入山区,对地形地貌、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等进行详细勘察。黄精适宜生长在海拔500 - 2000米的山区,要求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pH值在6.0 - 7.0之间。例如,在某山区,团队发现一片林地,土壤肥沃且排水良好,非常适合黄精种植。他们将这片区域划分为核心种植区、示范种植区和扩展种植区。核心种植区主要用于展示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示范种植区用于推广给周边农户,扩展种植区则根据市场需求逐步扩大规模。

为了确保种植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团队还对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估。他们考虑到黄精种植对水源的需求,选择在靠近溪流或有稳定水源的区域进行种植。同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团队在规划时尽量避免占用自然保护区和生态脆弱区,确保种植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2. 生态种植模式

林下种植:在林下种植黄精,利用林木为黄精提供遮荫,减少夏季高温对黄精生长的影响。例如,在一片杉木林下,团队按照黄精的生长习性,合理安排种植密度,株距控制在15 - 20厘米,行距30 - 40厘米。这种种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为黄精提供了自然的生长环境。团队还定期对林下植被进行管理,确保黄精能够获得充足的光照和养分。

仿野生种植:团队还在山谷的溪边开展仿野生种植。他们按照黄精在野生环境中的分布规律进行种植,株距20 - 30厘米,行距40 - 50厘米。这种种植模式尽量减少人为干预,让黄精自然生长,虽然生长周期较长,但黄精的品质更高。为了模拟野生环境,团队在种植区域周围设置了自然屏障,如石堆和灌木丛,以保护黄精免受外界干扰。

3. 种植技术管理

土壤改良:种植前,团队对土壤进行检测,发现土壤酸性过强。他们施用适量的石灰来调节pH值,并增施有机肥,如腐熟的牛粪、鸡粪等,每亩施用量达到3000 - 5000千克。通过这些措施,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团队还定期对土壤进行监测,确保土壤环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种植密度控制:根据黄精的品种和种植模式,团队确定了合理的种植密度。在林下种植中,株距控制在15 - 20厘米,行距30 - 40厘米;在仿野生种植中,株距20 - 30厘米,行距40 - 50厘米。合理的种植密度不仅保证了黄精有足够的生长空间,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团队还根据黄精的生长情况,适时进行间苗和补苗,确保种植密度均匀。

灌溉与排水系统建设:团队在种植基地建设了完善的灌溉和排水系统。灌溉系统采用滴灌和喷灌相结合的方式,根据黄精的需水情况和当地的降水情况,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排水系统则在基地四周和中间设置了深度50 - 80厘米、宽度30 - 50厘米的排水沟,确保雨季能够及时排除多余的水分,防止积水导致黄精根部腐烂。团队还安装了自动灌溉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实现精准灌溉。

(二)种苗繁育

1. 种苗基地建设

团队选择了一块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土地,建设了100 - 500亩的种苗繁育基地。基地内建设了标准化的育苗温室和育苗大棚,温室和大棚具备良好的保温、保湿、通风功能。例如,温室的温度可控制在15 - 25℃,相对湿度保持在60% - 80%,为黄精种苗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团队还安装了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参数,确保种苗生长环境的稳定性。

2. 种苗培育技术

种子繁殖:团队从成熟饱满的黄精种子入手,在秋季进行播种。播种前,他们用温水浸泡种子24小时,然后用湿沙进行层积处理,打破种子的休眠期。播种时,将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覆盖一层薄土,厚度约1 - 2厘米,再覆盖一层稻草保湿。在种子发芽期间,他们定期喷水,保持苗床的湿润。团队还定期对种子发芽情况进行监测,确保发芽率在90%以上。

分根繁殖:在春季或秋季,团队将黄精的根茎挖出,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根茎进行分根繁殖。每个根茎段带有2 - 3个芽眼,长度约5 - 10厘米。他们将分好的根茎段按株距15 - 20厘米、行距30 - 40厘米种植在苗床上,覆土压实,浇水保湿。分根繁殖的种苗生长速度较快,一般一年左右就可以用于大田种植。团队还对分根后的根茎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虫害的传播。

 组织培养:团队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黄精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他们从黄精的茎尖或根尖等部位取材,进行无菌培养,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生长调节剂,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和分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他们将分化出的幼苗移栽到苗床上进行炼苗。这种技术可以快速繁殖大量的黄精种苗,且种苗的遗传稳定性高。团队还建立了组织培养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实验设备,确保组织培养技术的顺利开展。

3. 种苗质量检测与认证

团队建立了种苗质量检测体系,定期对种苗的生长势、根茎发育情况、病虫害感染情况进行检测。例如,他们定期测量种苗的根茎粗细、长度、芽眼数量等指标,确保种苗符合质量标准。团队还邀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种苗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同时,团队积极申请种苗质量认证,如获得农业部门的种子生产许可证、质量认证证书等,提高种苗的市场认可度。他们还建立了种苗质量追溯系统,通过二维码等方式,让消费者可以查询种苗的详细信息,包括种植过程、检测结果等。

二、第二产业:加工与研发

(一)加工企业培育与引进

1. 企业培育

 团队鼓励当地有实力的企业转型或拓展业务,进入黄精加工领域。政府提供技术培训、设备购置补贴等支持措施。例如,对新购置的黄精加工设备,按照设备购置金额的30%给予补贴,帮助企业降低设备投资成本。同时,团队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农产品加工技术培训和展会,提高企业的加工技术水平和市场意识。他们还邀请专家到企业进行现场指导,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2. 企业引进

团队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地有经验的黄精加工企业入驻。优惠政策包括土地使用优惠、税收减免、厂房租金补贴等。例如,对新引进的黄精加工企业,前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后两年减半征收;提供标准化厂房,前两年免租金,后三年租金减半。通过这些措施,团队成功引进了几家有实力的加工企业,为黄精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团队还与引进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定期组织交流活动,促进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和资源共享。

(二)精深加工产品开发

1. 食品加工

黄精茶:团队开发了多种口味的黄精茶,如黄精菊花茶、黄精红枣茶等。在加工过程中,他们对黄精进行清洗、切片、干燥等处理,然后与菊花、红枣等配料混合,经过炒制或烘焙等工艺制成茶产品。例如,黄精菊花茶具有清肝明目、润肺止咳的功效,适合长期使用电脑的人群饮用。团队还对黄精茶的包装进行了精心设计,采用环保材料,突出产品特色。

黄精酒:团队酿造了高品质的黄精酒。他们选用优质的黄精根茎和粮食作为原料,采用传统的酿酒工艺,经过浸泡、蒸煮、发酵、蒸馏等步骤制成黄精酒。在发酵过程中,他们添加了一些药用辅料,如枸杞、红枣等,提高了黄精酒的保健功效。团队还对黄精酒的口感和风味进行了优化,使其更适合现代消费者的口味。

黄精面条:团队将黄精提取物添加到面粉中,制成黄精面条。黄精面条不仅具有普通面条的口感,还富含黄精的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例如,每100克黄精面条中黄精提取物的含量可达到5 - 10克。团队还对黄精面条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使其更适合大规模生产。

2. 药品加工

黄精胶囊:团队提取黄精的有效成分,如多糖、甾体皂苷等,制成黄精胶囊。黄精胶囊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肺虚燥咳、肾虚精亏等症状。在加工过程中,他们严格控制药品的质量标准,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团队还对黄精胶囊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黄精口服液:团队开发了黄精口服液,便于患者服用。口服液的加工工艺包括提取、浓缩、配液、灌装等步骤。在配方中,他们根据不同的适应症添加其他中药材,如党参、茯苓等,增强了产品的疗效。团队还对黄精口服液的包装进行了设计,采用便携式包装,方便患者携带和使用。

3. 化妆品加工

黄精面膜:团队利用黄精的滋阴润燥、美容养颜的功效,开发了黄精面膜。在面膜的配方中,他们添加了黄精提取物、透明质酸等成分,使面膜具有保湿、抗皱、美白等功效。例如,黄精面膜中的黄精提取物含量可达到10% - 20%,能够有效改善皮肤干燥、粗糙等问题。团队还对黄精面膜的质地和使用感进行了优化,使其更适合不同肤质的消费者。

黄精护手霜:团队制作了黄精护手霜,将黄精提取物与乳化剂、保湿剂等成分混合,制成具有滋润、修复皮肤功效的护手霜。护手霜的质地细腻、易吸收,适合长期使用。团队还对黄精护手霜的香味和包装进行了设计,使其更具吸引力。

(三)技术研发与合作

1. 科研合作

团队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黄精种植技术、加工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例如,他们与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展黄精的药理作用研究,为药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团队设立科研合作项目专项资金,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科研合作项目的开展。团队还定期组织学术交流活动,促进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2. 技术转化与推广

团队建立了技术转化平台,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他们设立黄精产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将新的种植技术、加工工艺等推广到种植基地和加工企业。同时,团队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现场观摩活动,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为种植户和企业员工讲解新技术、新工艺。例如,每季度组织一次黄精种植技术培训,内容包括病虫害防治、施肥技术等;每半年组织一次黄精加工工艺观摩活动,展示新的加工设备和工艺流程。团队还建立了技术推广网络,通过线上平台和线下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种植户和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三、第三产业:销售与服务

(一)品牌建设

1. 品牌定位与设计

团队对黄精产品进行品牌定位,突出产品的特色和优势。他们将品牌定位为“绿色、天然、保健”,强调黄精产品的生态种植和保健功效。同时,他们设计了具有辨识度和吸引力的品牌标识和包装。品牌标识结合了当地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元素,体现地方特色。包装设计简洁大方,突出产品名称、功效、产地等信息,同时考虑便于运输和储存。团队还邀请了专业的品牌设计公司进行品牌策划和设计,确保品牌形象的统一性和专业性。

2. 品牌宣传与推广

团队制定了品牌宣传计划,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品牌推广。例如,他们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上投放广告,宣传黄精产品的品牌和功效。同时,团队定期开展品牌宣传活动,如举办黄精文化节、产品推介会等。在黄精文化节上,他们设置了黄精种植展示区、产品展销区、文化体验区等,通过文艺表演、专家讲座、现场品尝等方式,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团队还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品牌推广,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渠道,发布黄精种植、加工和使用的小知识,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二)销售渠道拓展

1. 线上销售

团队开设了电商平台旗舰店,如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在旗舰店中,他们展示了黄精产品的详细信息,包括产品图片、功效介绍、使用方法等。同时,他们提供了在线客服,及时解答消费者的疑问。此外,团队利用直播带货的方式进行销售。他们邀请网红主播或企业负责人进行直播,展示黄精产品的种植过程、加工工艺和使用效果。例如,每场直播设置抽奖、优惠券发放等环节,提高消费者的参与度。团队还与电商平台合作,开展促销活动,如“双11”“618”等,通过打折、满减等方式吸引消费者购买。

2. 线下销售

团队在大中城市设立了专卖店或专柜。专卖店的装修风格与品牌形象一致,店内陈列整齐美观。专柜则设在大型商场、超市等场所,方便消费者购买。同时,团队与商超、药店、化妆品店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将黄精产品铺货到这些销售渠道。例如,他们与连锁药店合作,将黄精药品和保健品摆放在药店的显眼位置,方便消费者选购。团队还定期对销售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产品知识和服务水平。

(三)农文旅融合

1. 旅游项目开发

观光园建设:团队打造了黄精种植观光园,设置了观光步道、观景台、科普长廊等设施。游客可以在观光园内欣赏黄精的生长过程,了解黄精的种植技术和药用价值。例如,观光园内设置了黄精种植科普展板,介绍黄精的品种、生长周期、种植方法等内容。团队还定期在观光园内举办科普讲座,邀请专家为游客讲解黄精的相关知识。

文化节举办:团队每年定期举办黄精文化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例如,在文化节期间,他们举办了黄精种植技术比赛、黄精美食烹饪大赛、黄精摄影展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团队还邀请当地的文艺团体进行表演,展示当地的民俗文化。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黄精产业的知名度,还促进了当地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康养民宿开发:团队结合当地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开发了康养民宿。民宿的建筑风格采用当地的民居风格,营造出浓厚的乡村氛围。在民宿内,他们提供了黄精养生套餐,如黄精茶、黄精药膳等,让游客在住宿过程中体验黄精的保健功效。团队还为民宿配备了专业的养生顾问,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养生建议。

2. 文化内涵挖掘与展示

团队深入挖掘黄精在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如黄精在当地的传说故事、传统用途等。他们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项目中,增加了旅游的文化底蕴。例如,他们将黄精传说故事制作成壁画或雕塑,展示在观光园或民宿内。团队还开展了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邀请中医药专家为游客讲解中医药知识,展示中药材的炮制过程等。通过这些活动,游客不仅能够了解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提升黄精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四、政策支持与保障

(一)财政扶持

1. 种植补贴

政府对种植户按照种植面积给予补贴。例如,每亩种植黄精补贴300 - 500元,用于购买种子、种苗、肥料等生产资料。同时,对采用生态种植模式的种植户给予额外补贴。例如,对林下种植和仿野生种植的种植户,每亩再补贴200 - 300元,鼓励种植户采用环保、可持续的种植方式。政府还定期对补贴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补贴资金专款专用。

2. 加工企业补贴

政府对新引进的黄精加工企业,按照设备投资金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例如,对设备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按照设备投资金额的30%给予补贴,最高补贴金额可达500万元。同时,对加工企业的新产品研发给予资金支持。例如,

对研发出具有创新性的黄精加工产品的企业,给予10 - 50万元的研发资金奖励。政府还设立了产业发展基金,支持黄精产业的全产业链发展。

(二)金融支持

1. 信贷支持

金融机构开发了适合黄精产业的信贷产品,如“黄精贷”“黄精种植贷”等。这些信贷产品针对种植户和加工企业的不同需求,提供灵活的贷款额度和还款方式。同时,政府设立了风险补偿基金,对金融机构发放的黄精产业贷款进行风险补偿。例如,当贷款出现坏账时,风险补偿基金按照一定比例对金融机构进行补偿,降低了金融机构的风险。政府还与金融机构建立了定期沟通机制,及时解决贷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 保险支持

 政府推动黄精种植保险的开展,为种植户提供自然灾害、病虫害等方面的保险保障。保险费用由政府补贴一部分,种植户承担一部分。例如,政府补贴保险费用的50%,种植户承担50%。同时,政府开展了黄精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当黄精市场价格低于保险合同约定的价格时,对种植户进行赔付,降低了种植户的市场风险。政府还定期对保险理赔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种植户的合法权益。

(三)基础设施建设

1. 交通设施

政府加强了种植基地与外界的交通连接,修建了通往种植基地的公路。公路的建设标准满足运输车辆的通行需求,确保黄精产品能够顺利运出。例如,修建宽度不小于4米的水泥路,连接种植基地和主要公路。同时,在种植基地内部,修建了田间作业道路,方便种植户进行田间管理和产品采摘。田间作业道路的宽度控制在2 - 3米,采用砂石路面或水泥路面。政府还定期对交通设施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道路的畅通。

2. 水利设施

政府在种植基地建设了灌溉水源工程,如水库、山塘等。根据种植基地的用水需求,合理规划水库或山塘的容量。例如,建设一个容量为1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可以满足万亩黄精种植基地的灌溉用水需求。同时,完善了灌溉和排水渠道系统,采用渠道防渗技术,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灌溉渠道的防渗采用混凝土防渗或塑料薄膜防渗等方式,减少了水分渗漏。政府还定期对水利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灌溉系统的正常运行。

3. 仓储设施

政府建设了标准化的仓储设施,用于储存黄精产品。仓储设施具备良好的通风、防潮、防虫功能。例如,建设面积为1000 - 2000平方米的仓储库房,采用钢结构或砖混结构,库房内设置通风设备和防潮垫。同时,配备了冷链物流设备,用于储存和运输黄精加工产品。例如,建设一个容量为500立方米的冷库,用于储存黄精胶囊、黄精口服液等加工产品。政府还定期对仓储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产品的储存安全。

通过以上详细规划和措施的实施,万亩黄精种植产业的三产融合将得到全面的推动和提升。从种植基地的科学规划到种苗繁育的精细化管理,从加工企业的培育与引进到精深加工产品的开发,从品牌建设到销售渠道的拓展,再到农文旅融合的创新探索,每一个环节都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政府的财政扶持、金融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这些努力,黄精产业不仅将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还将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提供强大动力。


专访记录
最新加入
景观文化
  • 浙景杭协

    浙景杭协

    协会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