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加入
免费发布
景观档案,记录中国景观历史。
  • 暂无相关记录!
新闻news
主题村落场景营造:从单一景点到全域体验的转变
来源: | 作者:编辑部 | 发布时间: 2025-10-11 | 53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当今时代,乡村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形式,正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热门选择。随着游客对旅游体验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单一景点游览模式已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人们渴望获得更加丰富、多元、深度的旅游体验,这促使主题村落场景营造从单一景点向全域体验转变。这一转变不仅涉及旅游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还涵盖文化挖掘、场景营造、服务提升以及社区参与等多个方面,旨在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沉浸式体验,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资源整合:打破边界,构建全域体验网络

(一)空间整合:构建有机整体

在乡村旅游中,空间整合是实现从单一景点到全域体验转变的关键步骤。通过将村落内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民俗文化等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可以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全域体验空间。以安徽的宏村与西递为例,这两个村落都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徽派建筑风格。通过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推出联票体系,并以徽文化为脉络设计主题游线,游客可以从“单选题”变为“全选体验”,带动周边村落形成“古村集群效应”。

在宏村,游客可以欣赏到经典的徽派建筑和宁静的南湖风光,参观古民居内的木雕、砖雕和石雕艺术,了解徽商的商业智慧和家族文化。而在西递,游客则能深入了解徽商文化和古民居的独特魅力,参观胡文光刺史牌坊,感受徽州文化的深厚底蕴。这种空间整合不仅丰富了游客的体验,还提升了整个区域的旅游吸引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设旅游步道、观光小火车等方式,将村落内的各个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例如,在浙江安吉的鲁家村,通过建设观光小火车线路,将村内的18个家庭农场串联起来,游客可以在小火车上欣赏到不同的田园风光,体验采摘、垂钓等多种农事活动。这种整合方式不仅提升了游客的体验,还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多元化发展。

 (二)产业融合:拓展多元体验

推动“农业+旅游”“林业+旅游”等产业融合模式,发展休闲农庄、森林人家等,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体验。以屏南县双溪镇为例,该镇通过发展乡村文创产业、建设康养基地等,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

在双溪镇,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能参与手工艺品制作、体验森林康养等活动。当地通过引进文创企业和艺术家工作室,将传统的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游客可以在工作室里学习制作陶瓷、木雕、剪纸等手工艺品,体验传统工艺的魅力。同时,双溪镇还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建设了森林康养基地,提供森林浴、瑜伽、冥想等康养活动,吸引了大量追求健康生活的游客。

此外,还可以通过发展休闲农业,让游客参与农事活动,体验乡村生活。例如,在江苏无锡的田园东方,游客可以参与草莓采摘、蔬菜种植等活动,还能在农场内的亲子乐园体验各种游乐设施。这种产业融合模式不仅增加了游客的停留时间,还提升了游客的消费意愿,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文化挖掘:让文化从“纸上墨香”到“眼前烟火”

(一)文化活化:从历史到现实

深入挖掘村落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将其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体验项目。例如,云南丽江通过建设东巴文字体验馆、打造实景演出《印象·丽江》,将东巴文化从古老经文中“活化”出来。

在东巴文字体验馆,游客可以学习东巴文字的书写,了解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体验馆内设置了互动展示区,游客可以通过触摸屏了解东巴文字的起源、发展和书写方法,还可以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用东巴文字书写自己的名字或祝福语。此外,体验馆还定期举办东巴文化讲座和工作坊,邀请东巴文化传承人分享东巴文化的故事和传统技艺。

在实景演出《印象·丽江》中,游客可以在雪山脚下欣赏到纳西族人民的古老传说和生活场景。演出通过歌舞、音乐、灯光等多种形式,展现了纳西族人民的祭祀仪式、爱情故事和劳动生活。观众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老的纳西族村落,感受纳西族人民的热情与智慧。这种文化活化不仅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当地文化,还增强了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二)文化传承:从传承到体验

鼓励村民参与文化传承活动,如举办民俗表演、传统手工艺制作等,让游客在参与中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在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村民们每天都会进行苗族歌舞表演、银饰制作展示等活动。

在苗寨的歌舞广场,村民们身着传统苗族服饰,手持芦笙,跳起欢快的芦笙舞。游客可以加入舞蹈队伍,与村民一起跳舞,感受苗族人民的热情与活力。在银饰制作工坊,游客可以观看苗族银饰制作的全过程,了解苗族银饰的独特工艺和文化内涵。工坊内还设有体验区,游客可以在银匠师傅的指导下,亲手制作一件简单的银饰,作为纪念品带回家。

此外,苗寨还定期举办苗族的传统节日庆典,如苗年、姊妹节等。在这些节日里,游客可以参与祭祖、踩歌堂、抢花炮等传统活动,体验苗族人民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这种文化传承活动不仅让游客获得了独特的体验,还让村民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获得了经济收益,形成了良性循环。

三、场景营造: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

(一)主题化场景:打造特色体验

根据村落的特色和定位,打造具有主题特色的场景。例如,灵山景区以“最美爱情主题村落”为形象定位,开发动态游线、构建消费场景,推出四大主题产品。

在灵山景区,游客可以在爱情长廊漫步,欣赏沿途的爱情故事壁画和浪漫装饰。长廊的尽头是爱情博物馆,馆内展示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种爱情文物和故事,如古代的情书、定情信物等。游客还可以在博物馆内的互动体验区,参与情侣互动游戏,如爱情拼图、爱情问答等,增加情侣之间的互动和情感共鸣。

景区还推出了爱情主题餐厅和民宿,餐厅内提供浪漫的烛光晚餐,菜品设计也融入了爱情元素,如“爱情套餐”“情侣套餐”等。民宿则以浪漫为主题,房间内布置了玫瑰花、香薰等,为情侣提供温馨舒适的住宿环境。这种主题化场景营造不仅让游客在视觉和感官上获得独特体验,还增强了游客的情感共鸣。

(二)互动式体验:科技与传统的融合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AR/VR、数字孪生等,提升导览解说和互动体验,增强游客的沉浸感。例如,东钱湖全域旅游美食文化季通过“四大联盟场景+五条主题线路”的全域旅游新体系,将咖啡文化、茶文化、民宿风情与工坊手作有机融合,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

在东钱湖景区,游客可以通过手机APP获取景区的AR导览,扫描景点二维码即可观看虚拟讲解视频。例如,在茶文化体验区,游客可以通过AR技术,看到虚拟的茶农采摘茶叶、制作茶叶的过程,了解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在工坊手作区,游客可以通过VR设备体验虚拟的手工艺品制作过程,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

此外,景区还设置了互动体验区,游客可以参与咖啡制作、茶艺表演等活动,通过互动体验深入了解美食文化。这种科技与传统的融合不仅提升了游客的体验,还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服务提升:优化旅游配套设施

(一)基础设施完善:提升游客舒适度

加强交通、住宿、餐饮、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游客的舒适度。例如,红星村高标准建设游客集散中心、停车场,完善旅游标识标牌等。

在红星村,游客到达村落时,可以方便地找到停车位和游客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内提供详细的旅游信息,包括景点介绍、线路推荐、餐饮住宿信息等。村内的道路平整,标识清晰,方便游客导航。餐饮住宿选择多样,从高端民宿到农家乐一应俱全,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此外,村内的卫生设施完善,公共厕所干净整洁,垃圾处理规范有序。景区内还设置了休息区和饮水点,为游客提供便利。这种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还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智慧化服务:提升旅游便利性

建设智慧文旅平台,整合“吃住行游购娱”信息与服务,实现“一部手机游全县”,推广智能导览、无接触服务等。例如,杭州西湖景区通过智慧文旅平台,游客可以通过手机APP预订门票、查询景点信息、获取智能导览服务,甚至在景区内使用无接触支付和智能停车服务。

在西湖景区,游客可以通过手机APP预订门票,选择日期和时间段,避免排队购票的不便。APP内还提供详细的景点介绍和智能导览服务,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游览线路。在景区内,游客可以通过无接触支付购买纪念品、餐饮等,还可以使用智能停车服务,方便快捷。

此外,景区还设置了智能导览机器人,为游客提供现场讲解服务。机器人可以通过语音识别和导航技术,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讲解服务,提升游客的体验。这种智慧化服务不仅提升了游客的便利性,还提高了景区的管理效率。

 五、社区参与:实现共建共享的可持续发展

(一)村民参与:激发内生动力

鼓励村民参与旅游项目的开发和运营,通过提供服务、参与活动等方式,增加收入。例如,洋溢村通过“村民自营+村委会统一预订”的模式运营主题民宿,收入归村民所有。

在洋溢村,村民将自家闲置房屋改造成民宿,提供住宿服务。村委会通过统一预订平台,为游客提供预订服务,确保游客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服务。村民积极参与民宿的日常管理和服务,从房间清洁到餐饮服务,都由村民亲自完成。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民宿的品质,还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此外,村民还可以参与旅游项目的开发和运营,如开设手工艺品店、小吃摊等。通过这些方式,村民不仅获得了经济收益,还增强了对乡村旅游项目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利益共享:建立合理分配机制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让村民在旅游发展中获得实惠,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例如,乌镇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村民将房屋出租给旅游公司,旅游公司统一运营并支付租金。同时,村民还可以在景区内开设小吃摊、手工艺品店等,获得额外收入。

在乌镇,旅游公司与村民签订租赁合同,村民将房屋出租给公司,公司统一进行装修和运营,支付给村民固定的租金。村民还可以在景区内开设小吃摊或手工艺品店,销售当地特色产品。这种模式不仅保障了村民的基本利益,还促进了旅游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旅游公司还定期组织村民培训,提升村民的服务意识和经营能力。通过这种利益共享机制,村民不仅获得了经济收益,还提升了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六、结语与展望

从单一景点到全域体验的转变,不仅是旅游产品的升级,更是乡村旅游发展理念的革新。通过资源整合、文化挖掘、场景营造、服务提升和社区参与,主题村落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元、深度的旅游体验,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这种转变不仅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还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未来的发展中,乡村旅游应继续探索创新,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文化内涵,完善服务设施,促进社区参与,为游客创造更加美好的旅游体验。


专访记录
最新加入
景观文化
  • 浙景杭协

    浙景杭协

    协会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