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五五”规划的宏大蓝图下,广东省正以创新的思路和扎实的举措,积极推进《“文艺赋美乡村”工作方案》落地实施,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强大的文艺力量,让乡村在文化滋养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一幅乡村文化繁荣发展的画卷正在南粤大地徐徐展开。
一、强化政策支持与资源整合,筑牢文艺赋美乡村的根基
(一)政策解读与部署
为确保《“文艺赋美乡村”工作方案》顺利推进,广东省成立了省级“文艺赋美乡村”工作领导小组,由宣传、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等部门联合组成。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为全省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领导小组的成立不仅是对工作方案的高度重视,更是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全面统筹和协调,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在此基础上,各地市也纷纷响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例如,广州市重点围绕乡村艺术展览、文创产品开发等方面制定方案,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打造多个乡村艺术展览馆,定期举办乡村文创产品设计大赛,推动乡村艺术与现代设计的深度融合。广州市的文化部门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乡村调研,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如从化区的荔枝文化、增城区的稻田文化等,将其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创产品,提升乡村文化产品的附加值。
梅州市则结合客家文化特色,制定以客家山歌、传统建筑保护等为重点的实施方案。通过举办客家山歌文化节、客家传统建筑修复工程等项目,传承和弘扬客家文化。梅州市文化部门组织客家山歌传承人和文艺工作者深入乡村,收集整理客家山歌的歌词和曲调,编纂成册,为客家山歌的传承提供资料支持。同时,还邀请建筑专家对客家传统建筑进行评估和修复,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二)资源保障与投入
在资源保障与投入方面,广东省省级财政设立了“文艺赋美乡村”专项扶持资金,每年投入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支持乡村文艺创作、文化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项目。各地市、县(区)也相应设立配套资金,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系。例如,专项扶持资金可用于资助乡村题材的影视制作,如扶持拍摄反映粤北山区乡村脱贫攻坚故事的电影《山乡巨变》,为影片的拍摄提供场地租赁、设备购置等方面的资金支持;也可用于扶持乡村文化合作社的发展,帮助合作社购置文化活动设备、开展文艺培训等。
同时,广东省还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艺赋美乡村”项目建设。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文化旅游、乡村艺术创意产业等领域。例如,在江门市的古劳水乡,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打造了一个集水乡文化体验、乡村艺术创作、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投资者参与开发乡村特色民宿项目,将民宿打造成具有文艺特色的乡村文化体验空间,游客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当地的水乡风情绘画、体验传统水乡手工艺制作等,同时为投资者提供合理的回报机制,如税收优惠、土地使用权优惠等政策支持,激发了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二、丰富文艺创作与文化供给,点亮乡村文化生活
(一)创作优质文艺作品
文艺创作是“文艺赋美乡村”的核心内容之一。广东省定期组织全省范围内的文艺创作采风活动,邀请作家、画家、音乐家、戏剧家等深入乡村,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了解乡村生活,积累创作素材。每年组织 3 - 5 次采风活动,每次持续 1 - 2 周,覆盖不同类型的乡村地区,如山区乡村、沿海乡村、平原乡村等。通过这些采风活动,文艺工作者们能够亲身感受乡村的风土人情,创作出一批反映乡村真实生活、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文艺作品。
同时,广东省实施“乡村文艺创作扶持计划”,设立专项创作基金,对优秀乡村题材文艺作品给予资金扶持和奖励。每年评选出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如 10 部优秀乡村题材小说、5 部优秀乡村题材影视作品、10 幅优秀乡村题材美术作品等,并在省级文化场馆举办作品展览、展映活动。例如,2023 年评选出的小说《稻花香里说丰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粤东平原乡村的农耕生活和农民的精神世界,展现了乡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变迁与坚守;影视作品《海边的渔村》则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感人的故事,讲述了沿海渔村渔民的生产生活和对海洋文化的传承。这些优秀作品的展示不仅提升了乡村文艺创作的影响力,也为农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二)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文化惠民活动是丰富乡村文化供给的重要途径。每年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期间,广东省集中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组织文艺演出团队深入乡村,为农民群众送上精彩的文艺演出。演出内容包括歌舞、戏曲、魔术、杂技等多种形式,结合乡村文化特色,融入乡村生活元素,让农民群众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例如,在湛江市的徐闻县,文艺演出团队在春节期间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具有岭南特色的歌舞表演《春满岭南》,节目以岭南地区的花卉、水果等元素为创作灵感,展现了岭南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赢得了农民群众的阵阵掌声。
同时,广东省每年组织不少于 100 场的“三下乡”活动,整合文化、科技、卫生等多部门资源,为乡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文化方面,除了文艺演出外,还开展文化讲座、图书捐赠等活动;在科技方面,提供农业技术培训、科技咨询服务;在卫生方面,开展义诊活动、健康知识宣传等。利用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平台,每年放映不少于 10000 场乡村题材电影,丰富农民群众的夜间文化生活。例如,在韶关市的南雄县,电影放映队为当地农民放映了反映红军长征过南雄的电影《血战乌迳》,让农民群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增强了他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Copyright © 2018 景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www.中国景观网.net 备案号:浙ICP备2021007798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 网站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