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学校开展乡村优秀文化传承教育活动,将乡村民俗文化、传统技艺等内容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例如,编写乡村文化校本教材,开设乡村民俗文化课程、传统技艺兴趣班等,让乡村文化在青少年中得以传承。同时,利用乡村文化礼堂等场所,定期举办乡村文化讲座、非遗展示活动,增强农民群众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例如,在肇庆市的广宁县,当地在乡村文化礼堂举办竹编技艺展示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竹编技艺,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观看和学习,让竹编这一传统技艺在乡村得以传承和发展。
五、加强宣传推广与示范引领,营造乡村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宣传推广成效
宣传推广是提升“文艺赋美乡村”工作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广东省制定“文艺赋美乡村”宣传推广计划,与省级电视台、报纸、网站等主流媒体合作,开设“文艺赋美乡村”专题栏目,定期报道乡村文艺创作成果、文化活动开展情况、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动态等。例如,广东卫视开设的“乡村文艺风”专题节目,每周播出一期,时长 30 分钟,通过采访乡村文艺创作者、拍摄乡村文化活动现场等方式,展示乡村文艺魅力。节目播出后,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许多观众表示通过节目了解到了广东乡村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激发了他们对乡村文化的兴趣和关注。
同时,广东省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如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发起“广东乡村文艺风采”话题挑战赛,鼓励农民群众和文艺工作者上传乡村文艺作品视频,通过点赞、评论、转发等方式进行互动。对于优秀作品给予流量扶持和奖励,提高乡村文艺在网络上的曝光度。例如,一位来自梅州的农民歌手上传的客家山歌视频在抖音平台上获得了超过百万的点赞量,视频中他用质朴的歌声演唱了自己创作的客家山歌,展现了客家乡村的风土人情,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评论,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客家山歌这一独特的乡村文化形式。此外,广东省还与知名互联网商业平台合作,开展乡村文艺产品线上销售活动,如在淘宝、京东等平台开设“广东乡村文艺特产馆”,销售乡村手工艺品、特色农产品等,推动乡村文艺产业发展。通过这些宣传推广活动,广东省的乡村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关注,为乡村文化繁荣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总结推广经验
示范引领是推动“文艺赋美乡村”工作全面开展的重要方式。广东省每年组织召开“文艺赋美乡村”工作现场会,选取工作成效显著的乡村作为现场会地点,邀请各地市、县(区)相关负责人参加。现场会通过实地参观、经验交流、专家点评等方式,总结推广各地好的经验做法。例如,在惠州市的博罗县举办的现场会上,与会人员参观了当地的乡村文化广场、乡村文化礼堂等文化设施,观看了乡村文艺演出团队的表演,了解了博罗县在乡村文艺创作、文化活动组织、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通过现场会的形式,各地市、县(区)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推动“文艺赋美乡村”工作深入开展。
同时,广东省编写《广东“文艺赋美乡村”典型案例集》,每年收集整理 20 - 30 个典型案例,涵盖乡村文艺创作、文化活动组织、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保护等多个方面。案例集详细记录每个案例的背景、做法、成效和经验启示等内容,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推广,为全省各地开展“文艺赋美乡村”工作提供参考借鉴。例如,案例集中的《乡村文化合作社的创新实践——以江门市开平市为例》一文,详细介绍了开平市乡村文化合作社在整合乡村文化资源、组织文化活动、发展文化产业等方面的创新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为其他地区乡村文化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此外,广东省定期开展“文艺赋美乡村”成果展示活动,如举办乡村文艺作品展览、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成果展等,展示工作成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例如,在广东省博物馆举办的乡村文艺作品展览上,展出了来自全省各地的乡村题材绘画、书法、摄影作品等,这些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广东乡村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和文化魅力,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参观,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文艺赋美乡村”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
在“十五五”规划的推动下,广东省通过强化政策支持与资源整合、丰富文艺创作与文化供给、搭建平台与培育文化人才、推动产业融合与文化传承、加强宣传推广与示范引领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积极推动《“文艺赋美乡村”工作方案》落地实施,助力和美乡村建设。这一过程中,广东省不仅为乡村文化繁荣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也为农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让乡村在文化滋养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一幅乡村文化繁荣发展的画卷正在南粤大地徐徐展开。未来,广东省将继续坚持文化赋能乡村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持续推进“文艺赋美乡村”工作,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文化力量,让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美丽家园。
Copyright © 2018 景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www.中国景观网.net 备案号:浙ICP备2021007798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 网站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