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加入
免费发布
景观档案,记录中国景观历史。
  • 暂无相关记录!
新闻news
历史街区如何“破圈”?景感设计让文化服务“活”起来
来源: | 作者:编辑部 | 发布时间: 2025-04-02 | 164 次浏览 | 分享到:

01

引言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ES)是生态系统影响人类身心状态的非物质产物,对人们的健康、福祉和生活质量具有直接或间接的贡献。


生态学家赵景柱提出的“景感生态学”(Landsenses Ecology)有效地将景观要素和生态系统服务联系在一起,即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基于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从自然要素、物理感知、心理认知、社会经济、过程风险等相关方面,研究土地利用规划、建设与管理的科学。在实践中,人们通过适当的表现形式将他们的愿景赋予或融入某种载体,蕴含这种属性的载体称为“景感”,而构思和构筑景感的整个过程则为“景感营造”。


刘晓芳等人进一步将景感的外在表现形式定义为“景感要素”,其是能够承载人类愿景、影响人类感知的各种自然和人工的生态与环境要素。景感要素更加注重使用者的感知及需求愿景,同时强调了人类对景观进行的创造和表达或赋予意义的主动作用。


在景感生态学领域,目前已有探索性研究关注景感与生态系统服务层级及供需的关联性,较少关注历史街区。本研究首先梳理了历史街区内的景感要素和CES类型,基于景感营造探究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了以CES提升为目标的景感设计实践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之后,以福建省福州市的三坊七巷街区为例,通过背景解读评价内容,并基于景感设计实践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相应的景感营造策略。



02

历史街区中的CES类型与解读


2005年,千年生态系统评估将CES定义为人类通过精神满足、认知能力的发展、反思、娱乐及审美体验等从生态系统中所获取的非物质收益。在此框架下,本研究整理了与历史街区的体验、感知、资源或价值等相关的研究,得到历史街区背景下各类CES的具体释义。


图片



03

研究结果与讨论


本文将景感要素定义为承载使用者的需求愿景,并能够影响使用者感知的自然或人工环境中的要素。本研究将历史街区的景观环境分为自然和人文两个类别,并从中总结出五个主要的景感要素类型及多个子类型:自然环境景感要素包括气候条件(温度、湿度、风速等)和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视觉环境、声环境、嗅觉环境、水环境、光环境等),人文环境景感要素包括街巷格局(街区布局、街道空间界面等)、景观要素(植物景观、建筑景观、水体景观等)和文化要素(文化遗产、文化设施、文化经济等)。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非物质精神需求和生态系统提供的景感要素特征,是CES从生态系统流向人类社会系统的动态过程的两个主导元素。下图简要展示了在景感生态学的背景下景观感知的结构和过程,厘清了景观感知通过景感营造方法影响CES的逻辑。


图片

景感生态学背景下的景观感知结构和过程(改绘自参考文献[21][29]) © 刘江,韩海娟,陈铸


本研究进一步基于景感生态学背景的景观感知结构和过程,从历史街区的项目设计实践角度,提出以CES提升为导向的景感设计实践框架。


图片

以CES提升为导向的景感设计实践框架 © 刘江,韩海娟,陈铸



04

历史街区景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除了结合历史街区再发展的具体情况外,本研究提出的历史街区景感评价指标体系还遵循以下国际通行的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必须基于历史街区景感要素的特征和本质,考虑到历史街区的历史、文化、建筑等方面的因素,并采用科学的量化和计算方法来定义和评估景感要素。


2)导向性原则:指标的选取应能够准确反映历史街区的景感特征,能够指导和促进历史街区的保护、改造和管理工作;重点关注历史街区中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以更好地提升和满足人们对于历史街区的感受和需求。


3)操作性原则:指标应该具备可观测性或可测量性,能够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选择对应的测量指数进行数据收集;优先考虑具备普适性和统计意义的多源数据。


4)连续性原则:指标数据应当具备一定的时间连续性,以跟踪历史街区景感要素的动态变化,同时也为建立城市时空数据平台提供基础。


5)应用性原则:指标体系应成为地方政府推动历史街区景感要素提升的工具,因此指标的选取应与地方事务紧密对接,与城市空间规划、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体系紧密联系。


图片
图片
图片



05

案例研究


研究区域概况

“三坊七巷”坐落于福建省福州市,由三个坊、七条巷和一条中轴街肆组成,在其保留的众多物质及非物质文物遗产中,最具价值的是起于晋并保留完整的坊巷格局和200余座古建筑。另外,三坊七巷也是林则徐等众多名人故居所在地,由此赋予了三坊七巷独特的人文价值。


图片

三坊七巷街区的坊巷格局。“坊”通常指相对较大的城市街区或社区,包含若干街巷和房屋。“巷”则通常指较窄的街道,是具体的道路,连接着坊内的各个房屋。三坊七巷内,坊路的道路宽度普遍比巷路宽,这种道路与两侧建筑高宽比的差异变化也会给游客带来丰富的游赏体验。© 刘江,韩海娟,陈铸


图片

三坊七巷街区 © 刘江,韩海娟,陈铸


现状分析

基于上述历史街区景感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主要指标,本研究对三坊七巷街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问题识别。


图片


景感营造策略

研究进一步结合历史街区景感指标体系内的指标和次级指标提出景感营造策略。基于指标体系的评价涉及方法和测量指数的选择,会因研究区域、可获取数据和评价指标使用者的不同而产生差异。

专访记录
最新加入
景观文化
  • 浙景杭协

    浙景杭协

    协会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