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举行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 作者:编辑部 | 发布时间: 2022-02-18 | 10535 次浏览 | 分享到:
国新办2022年2月9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民政部副部长、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文化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司长、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监察专员、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负责人介绍《“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有关情况。



[新京报记者]

社区服务设施是发展社区服务的载体,也是长期以来的痛点和难点。请问国家发展改革委在贯彻落实规划、加强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方面有哪些工作考虑?谢谢。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 欧晓理]

谢谢。社区服务设施是城乡社区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短板。在“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把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作为一个充满温度的民生实事,摆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突出位置,纳入县城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各地通过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功能布局,狠抓政策落地,争取到2025年,实现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具体来说,在资金支持方面,今年我们把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同时继续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社区养老骨干网建设。引导各地按照每百户居民不低于30平方米的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社区服务设施。对于建成后的设施,鼓励采取“以场地换服务”等方式,引入社区社会组织或者企业,开展标准化、连锁化经营,形成规模优势,提高运营效益,提供多元化服务。在功能设置方面,老旧社区要盘活存量,一些过时的、不符合百姓需求的功能空间,该整合的整合,该调整的调整,该清理的清理,腾退一些空间,提高设施利用效率。新建小区要按照“1+N”的思路布局建设,其中,“1”就是一个社区服务综合体,“N”可以是一个便民超市、一个便民食堂、一个社区养老中心、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个百姓健身房、一个就业创业空间、一个家政服务网点等,具体各地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确定。在政策落地方面,目前,社区配建服务设施的政策要求实际上已经非常明确。比如,新建居住区要按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要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公共体育设施。这些配建要求,不能是口头说说,各地要纳入施工图纸审查,验收未达标不得交付使用。今年我们将适时对各地完成情况进行通报,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倒逼政策落地。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规划》在社区体育服务行动计划中提出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任务,近年以来,体育总局在推动社区健身设施建设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在社区体育服务行动计划方面有哪些考虑?谢谢。


[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负责人 邱汝]

谢谢媒体的提问。大家都知道,全民健身一直是新时代中国体育战略布局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这为我们开展全民健身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而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要工作基础就是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建设。所以,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围绕推动解决社区居民健身去哪儿的难题,国家体育总局会同相关部门,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政策方面的顶层设计,推动印发了关于健康中国行动、体育强国建设、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等政策文件,以及《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这些文件就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同时,我们还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了体育公园、社区足球场建设运营、公共场所全民健身器材配建管理等政策文件,提出“十四五”期间新建改扩建1000个以上体育公园、加强全民健身器材配建管理等措施。印发实施了《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公共体育场馆基本公共服务规范》等标准和规范性文件,对各级政府的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责任、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委托运营场馆开放服务等工作都进行规范和指导。二是引导支持各地扩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我们近几年投入中央资金超过135亿元支持推动地方建设完善场地设施。截至2020年底,全国体育场地的数量较2017年增长了89.7%,体育场地总面积增长了33.4%,人均场地面积增长了32.5%,其中社区体育场地覆盖率已经达到90%,行政村场地设施覆盖率已经超过96%。三是引导支持体育场馆提升开放水平。我们投入中央财政资金近47亿元,每年支持上千个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每年大约有2亿人次享受体育健身的优惠政策。下一步,体育总局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有关政策标准的贯彻执行力度,推动构建服务社区居民的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真正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主要有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统筹利用中央资金,引导支持地方建设完善健身设施。二是开展公共场馆开放服务提升行动。督导各地落实好公共体育场馆基本服务规范,组织实施新修订的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推广政府委托社会力量运营体育场馆示范合同。三是督导各地落实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履行好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等方面的政府兜底保障责任。推动各地控制体育场馆的规模,将土地、资金等资源向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倾斜,避免场馆建设“高大上”,而群众用不上。四是指导各地推进智慧化体育设施建设,构建国家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和全国公共体育设施电子地图。通过平台对健身设施进行数字化精准管理,提升智慧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五是积极支持配合教育部门推动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特别是向社区居民开放。六是统筹推进其他全民健身方面的工作。特别是要支持各地社会体育组织、单项体育协会开展社区运动会、社区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对社区居民进行科学健身指导,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谢谢。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