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2022年三新推介(六)—— 柿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简介
来源:浙江省林技通 | 作者:编辑部 | 发布时间: 2022-05-09 | 2985 次浏览 | 分享到:

      柿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简介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办法》,加强我省林业优质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在生态保护修复和绿色产业富民领域的推广应用,省林技推广总站遴选了林业主导品种68个、主推技术80项、主推机械25种。第六期介绍的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


柿为柿科柿属植物,原产中国长江流域,在辽宁西部、长城一线经甘肃南部,折入四川、云南,在此线以南,东至台湾省,各省、区多有栽培。朝鲜、日本、东南亚、大洋洲、北非的阿尔及利亚、法国、前苏联、美国等有栽培。柿树是深根性树种,又是阳性树种,喜温暖气侯,充足阳光和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柿树是中国栽培悠久的果树,柿子亦可加工制成柿饼,可以润脾补胃,润肺止血,也可提取柿漆(又名柿油或柿涩),用于涂鱼网、雨具,填补船缝和作建筑材料的防腐剂等。在医药上,柿子能止血润便,缓和痔疾肿痛,降血压。柿树木材的边材含量大,可作纺织木梭、芋子、线轴,又可作家具、箱盒、装饰用材和小用具、提琴的指板和弦轴等,同时也是优良的风景树。本次共有3个柿主导品种与1项主推技术入选“三新”名录。

太秋

完全甜柿,树势较强,树冠稍直立;雌雄同株异花,单性结实能力较强,种植时不需要配置授粉树;果扁圆形,区域试验表明,平均单果重300g,最大450g;果皮橙黄色,肉质松脆,褐斑无或极少,汁液特多,味甜,糖度14%~20%,种子0~3粒,无核果多;在浙江9月中旬至11月上旬采摘;种植后2~3年结果,丰产稳产;但在秋季雨水过多的地方,少量果实果表面易产生极为细小裂纹和污损,需通过加强栽培措施解决。


嫁接繁殖,与君迁子等许多砧木嫁接不亲和,宜用“亚林柿砧6号”作砧木嫁接繁殖。选择土壤中性偏酸、土层深厚肥沃、排灌便利、地下水位低于80cm以上、光照充足的地块种植。挖80cm见方大穴,施足基肥;株行距2.5×5m或3×4m,约50株/亩。苗木落叶后至翌年萌芽前种植,不需要配置授粉树。成年树每年秋冬施有机质为主的基肥一次,生长季追肥2~3次。以变侧主干形、自然开心形小冠疏层形树形为主;结果多时需要疏花疏果,及时防治病虫害。


亚林柿砧6号

从南方野柿中选出的一个与甜柿嫁接亲和性好的优良家系;果实扁圆形,平均单果重22.6g,果实10月中下旬成熟,平均每果含种子5.5粒,种子半月形,千粒重340g,种子平均出苗率48.7%,根系发达;与‘富有’‘太秋’‘次郎’等甜柿嫁接亲和性好。以该砧木嫁接的‘太秋’甜柿,生长势好,枝条粗壮,种植后2~3年结果,5年生株产6~12kg,约7~8年进入盛果期,株产50~55kg,平均亩产稳定在2000~2500kg。


种子繁殖。10月中下旬采集充分成熟的果实,除去果肉和杂质,洗净种子并阴干;种子沙藏或干藏;冬季或春季播种,春播前温水浸种,播种量每亩15kg~20kg,覆细土后再覆盖草料、地膜;幼苗出土8%~15%时,逐渐除去覆盖物,2片~3片真叶时间苗或移苗,每亩留苗量约1万株;苗期及时追肥,9月中旬后,控肥控水。及时防治炭疽病、角斑病、柿梢鹰夜蛾等病虫害。以一年生苗作‘太秋’‘富有’等甜柿砧木进行嫁接为宜。


亚林46号

来源于‘富有’ב太秋’优良子代。完全甜柿,树势较强,无雄花,单性结实能力强,无需配置授粉树,果实扁圆形,平均单果重215g,果面橙红,可溶性固形物15.5%,肉质细嫩、松脆,风味优于‘富有’;无或少褐斑,无核果多,种子0~2粒。果实11月上旬开始采收,成熟期与‘富有’一致,比‘太秋’晚熟约20天左右。耐贮藏,采后硬果期约20天左右。种植后3~4年开始结果,5年生株产8~9kg,6~7年生后进入盛产期,株产15~20kg,平均亩产800~1000kg,低于‘富有’。


对砧木要求严,宜用‘亚林柿砧6号’为砧木嫁接繁殖。无需配置授粉树。选择阳光充足,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距地面大于80cm的地方建园。挖大穴,施足基肥,株行距3×4m或2.5×5m,约50株/亩;每年秋冬施基肥一次,3月、8月追肥1~2次;以自然开心形或小冠疏层形树形为主,冬季清园,重点防治炭疽病。

甜柿优良新品种及园艺化栽培技术

采用‘太秋’甜柿良种建立优质丰产栽培示范林165亩,造林成活率93%,保存率90%以上;在兰溪建立园艺化避雨设施精品示范园20亩,种植第3年结果,其中10亩容器大苗示范园亩产312kg;富阳示范园盛果期亩产2200kg以上,优质果率9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