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诸暨市香榧博物馆(中国香榧博物馆)以标本、模型、图片、多媒体等方式开展香榧自然特性、人文风俗及产业发展展示教育,充分发挥博物馆展示宣传教育功能,科普香榧遗传资源在生物多样性上的重大意义,积极与周边各类学校协调合作,不断组织青少年学生到馆参观并开展相关科普活动。
林业类科普基地依托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等独特的地貌景观和丰厚的人文资源,以体验式、探究式学习为教育路径,设计和编排特色主题活动和课程,让学员感受生命的活力和意义,感受身边大自然的生物多样性,将生态文明宣传与自然教育实践有机融合。近年来,我省持续推进自然教育工作,成立相应机构,编写学习教材,开展人才培训和合作交流,成功打造自然嘉年华、第二课堂、林学科普大本营等自然教育品牌,提高了我省自然教育质量和普及率。未来这些基地将持续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积极对接学校课后服务需要,加强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