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的生产方式更需要发展智慧农业。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休闲农业通过探索新经营模式与新技术开发,可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向高附加值、绿色环保、智能化等方向转型升级,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休闲农业经营模式创新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
从经营模式的产业形态上,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于一体形态,农业、文化、旅游的农文旅形态,还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态等。
从经营模式的经营方式上,有生态农场、共享农场、研学基地、康养基地、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休闲度假村、社区支持农业等。
从经营模式与其它产业相结合上,主要还是“农业+”的经营模式。“农业+”是一种将农业与其他产业相结合的休闲农业经营模式,如农业+休闲、农业+文化、农业+教育、农业+健康等,从而实现休闲农业的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
发展休闲农业,农民可以利用闲置的土地、房屋等资源,开展农家乐、民宿、手工艺品等经营活动,增加收入来源。同时,休闲农业也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餐饮服务、农产品销售等,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休闲农业能够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改变过去单一的农业经济方式,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带动农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城乡融合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休闲农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联农带农创新。如:
合作经营。就是与当地农民合作,共同经营农家乐、民宿、手工艺品等项目,农民可以提供土地、房屋等资源,并参与经营和管理,分享收益。
订单农业。就是与农民签订订单,购买当地农产品,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带动农民增收。
培训农民。就是为当地农民提供农业技术、特别是现代农业新技术,休闲农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和能力,帮助农民更好地参与休闲农业发展。
所以,对照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理论,休闲农业将农业、文化、旅游三者有机结合,形成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兴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和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属于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质生产力形态.